長期吃飯過快,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王女士是一家企業的高管,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常年都保持狼吞虎嚥的吃飯方式,一頓飯慢則五六分鐘,快則三四分鐘。就這樣保持十年左右,王女士因為經常吞嚥困難,去做食管相關的檢查,驚訝地發現食管已經沒有了正常的蠕動能力。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並未發現王女士存在其他器官的問題,原因也就自然聯想到了吃飯過快的習慣。

王女士的教訓應該為我們敲響警鐘,目前吃飯過快的人大有人在,從上學的學生到上班族,幾乎大部分人的吃飯時間都會很快。有城市做個調查,發現市民的進餐時間平均在19到23分鐘,類似男性、中學生、新聞工作者,吃飯的時間則要更短。若一直保持,也許王女士的不幸,也會重新上演。

長期吃飯過快,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根據食物在身體內的消化速度,以及身體內消化酶的濃度,一個人正常的吃飯時間,應該維持在20分鐘至30分鐘間。人體內的消化酶有個分泌高峰,一般在開始進食的十幾分鐘左右,過慢的飲食則會錯過這一高峰,使得後續的食物無法被完全消化,一些人就容易發胖。吃得過快了,在消化酶濃度還沒有得到飽和狀態時,食物同樣難以被消化,一樣是容易發胖的。總之,不管是吃得過慢,還是過快,發胖或都無法避免。

吃飯過快所帶來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發胖,十年、二十年後,身體還會有其他的變化。由於吃得過快,咀嚼次數又少,又沒有充分的酶幫助消化,食物的吸收利用率不高,營養匱乏也會是常見的問題。有些人就不理解,明明和別人吃得同樣的飯菜,自己就有貧血以及維生素缺乏的問題,而別人卻沒有。看到這裡,也就知道原因了。

長期吃飯過快,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快速進食也是基於不讓食物變涼的考慮,卻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即吃了過熱的食物。熱食、燙食對脆弱的食管粘膜,會形成刺激,破壞其結構。經常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熱食,食物對粘膜的損傷顯然會更大。出現食管上的炎症,倒還是輕微的,無非就是吞嚥困難而已。若是吃飯時後背還有隱隱地疼痛感,隨著下嚥時就會出現,就不是炎症這麼簡單了。

長期吃飯過快,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吃飯過快,留給大腦的反應時間也不多,不能及時發出吃飽的信號,就會吃得更多,餐後的血糖會波動得厲害。血糖不斷波動,體內的胰島素細胞會有損傷,兩者的循環刺激,血糖會持續升高,糖尿病就不請自來了。多數人的這一問題,都是在四五十歲的年紀發生,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飲食過快也許就是其中之一。從二三十歲開始保持吃飯快的習慣,直到四五十歲也就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正是危害逐漸顯現的時候。

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自己吃飯快,也會催孩子快點吃飯,也就把壞習慣傳給了孩子。瞭解了吃飯過快的傷害,應該會有所警醒,放慢吃飯速度,放慢生活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