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 阿里雲宣佈3年再投2000億

官方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 阿里雲宣佈3年再投2000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在線新聞發佈會,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包含3個方面內容,分別是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新基礎設施。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回應外界對新基建的熱議,他表示,關於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初步研究認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具體來看,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只有以創新技術加持的新一代雲數據中心才能應對數據量暴增的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需求,成為真正的數字基礎設施。這是傳統數據中心無法滿足的。”互聯網數據經濟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近期,谷歌、美團等相繼關閉或收縮雲計算業務。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阿里雲的投入將如何?

記者從阿里雲獲悉,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我們對未來有信心,對數字經濟有信心。雲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已經堅持投了11年,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未來三年,阿里雲再投2000億,用來搞新技術、新基建。”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雲數據中心佔比已經超過傳統機房,雲計算已經成為IT基礎設施的主導者。雲計算在成本、穩定性、安全和效率層面已經遠超傳統IT。數據顯示,企業上雲後綜合成本下降一半,穩定性有10倍以上提升,安全性更是提升50倍。

據悉,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等最新研究成果將率先應用在阿里雲下一代數據中心。飛天雲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神龍服務器、自研雲交換機、高性能低延時網絡、大計算系統集群等核心自研技術,將在雲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並廣泛採用液冷、水冷、風能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目前,阿里雲飛天操作系統管理的服務器規模在百萬臺,3年再投2000億,意味著阿里雲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規模再翻3倍,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

新基建通過數字經濟以及高端科技成為我國新一輪工業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礎。在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一季度GDP初步核算主要數據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表現突出,逆勢同比增長13.2%,證明了數字經濟新業態模式發展的大趨勢和巨大潛力。

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創造出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此外,區域經濟體藉助“新基建”可促進產業整體向高端集聚,衍生出新的創業和就業群體,形成產業人力資源分流,助力產業結構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