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區:以集體經濟撬動產業助脫貧

近年來,東川區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和發展壯大工程,通過推動產業組織化程度,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截止2019年底,全區146個有貧困人口的貧困村全部實現2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

立體夯實產業基礎

東川區委高位統籌,在全區脫貧攻堅指揮部領導下,成立產業發展分指揮部,由區委常委擔任分指揮長,統籌謀劃指揮農村產業項目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堅持項目規劃,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區統籌、分塊實施,不斷加強項目包裝入庫,分別建立扶貧項目庫、發改項目庫、農業產業項目庫,提前謀劃包裝儲備項目,通過制定“親清”政商關係優惠政策,開展“大招商、廣引資”,有序促進產業發展;抓實政策配套,健全完善產業扶持貸款貼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殖農業保險、引導農村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產業等“五指成拳”產業配套政策,全區統籌每個村20萬、每個貧困戶3000元產業扶持資金,撬動全部資金投入6.6億元,發展全區219個特色主導產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

分類引領產業發展

全面推廣“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貧困戶”模式,各鄉鎮(街道)從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市場導向,實施產業發展“一村一策”。針對大規模農村勞動輸出的“空心村”地區,按照每畝300元標準,實施財政支持鼓勵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政策,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針對高海拔地區,帶動發展高山藥材、農特產品種養殖,東川開花洋芋、茶花土雞、雪山一支篙等特色產業品牌廣受讚譽;針對乾熱河谷地帶,有序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東川小江西瓜、因民小芭蕉、紅心火龍果等品牌名聲雀起;採取多渠道、多方式經營,由村級黨組織引領帶動,通過資源資金股份合作、光伏發電利益聯接、東西部協作訂單幫扶、投資託管生產經營、線上線下消費扶貧等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股權利益聯接,實現了全區全部村(社區)“有主導產業、有帶動主體、有集體收入”的目標。經統計,全區有農業龍頭企業27家,帶動農戶1270戶,組建了1個企業黨組織;有運行正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36個,涉及貧困村111個,參加合作社農戶19515戶,涉及農戶66376戶,建立合作社黨組織2個。

分步強化服務保障

強化農村“領頭雁”培養,建立了8個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每個村集中選拔培養2名以上後備力量,綜合分析研判調換14名村黨組織書記,提高農村致富帶頭人能力水平;強化發展能力提升,開辦“新時代黨員群眾培訓講習所”“脫貧致富講習所”338個,推進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建設,結合黨員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使用,廣泛開展學文化、學技能、比就業、比創業、比貢獻的“兩學三比”活動,組織150名農林水科技扶貧工作隊,深入基層開展素質提升專題培訓,提升發展產業能力;強化服務要素保障。圍繞金融、銷售、技術三項服務保障,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發放扶持貸款1.1796萬元,2715戶貧困戶受益;成立農產品銷售服務領導小組,強化產銷對接,實現中藥材種植訂單5000餘畝、魔芋種植500餘畝、蓮花白種植1000畝、生態土雞訂單收購25萬隻;組織全區10906戶缺技術致貧的貧困戶進行2次以上的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全覆蓋,累計完成各類培訓67375人次。

全力帶動強村富民

建立利益聯結,通過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結合“五指成拳”產業扶持政策,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按照10%比率的穩定股比分紅,全區14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與66個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利益聯結,全部實現有集體經濟股份,每個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項目2項以上,貧困戶實現不低於10%的穩定分紅增收;延展增收體系,實施“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股本分紅收入、產業發展收入、轉移就業性收入+金融支持、農業保險、訂單銷售”的“5+3”增收計劃,貧困戶每畝土地流轉平均增收500元,再加之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抓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共同助力實現群眾不斷增收致富。(昆明信息港 通訊員段國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