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脫幫扶 穩穩守住幸福

脫貧後怎樣才能保持政策穩定、鞏固已有成果?阿壩州理縣米亞羅膽杆村通過實踐給出了答案:延續駐村幫扶,及時發現、消除返貧隱患;繼續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成果;強化產業扶貧,拓寬致富門路……幫扶不斷線,才能穩穩守住老百姓的幸福。

蹲點位置:米亞羅鎮膽杆村

點位情況:膽杆村是米亞羅鎮唯一的高半山村,由於地震後搬遷至河壩,大部分土地被閒置,農戶收入下降明顯,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村。膽杆村以精準脫貧為契機,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2017年,實現貧困村退出。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5407元。

延續幫扶力量“親”起來

脫貧攻堅政策應保持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扶上馬”,也要“送一程”。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除了繼續強化資金、項目等政策支持力度外,在膽杆村,由一名聯繫領導、一個幫扶單位、一個駐村工作隊、一名“第一書記”、一名農技員組成的“五個一”幫扶力量對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絲毫沒有放鬆。

理縣人民法院是膽杆村脫貧攻堅的幫扶單位。在近幾年的扶貧幫扶中,爭取膽杆樑子堡坎項目專項幫扶資金20萬元;投入4萬元硬化村活動室院壩;投入6萬元為村活動室添置廚房設備、維修黨建活動室;投入3萬元為困難群眾購買生活用品、添置傢俱、家電等;投入1.2萬元為困難群眾修路、院壩硬化……

“在疫情期間,幫扶單位還為我們購買口罩、消毒液、防寒大衣等物資,這讓我們十分感動。”膽杆村黨支部書記阿朗根告訴記者,得益於各方的幫扶力量的支持和幫助,現在膽杆村越來越好了。

對於阿斯滿來說,每月能夠按時領上“生活費”,是她最開心的事情。“現在我每個月能領到210元,基本足夠我的開銷。沒想到我們還能趕上好政策,享受國家的低保,保障我們老年人晚年上的生活和幸福。”

2017年,阿斯滿和兒子斯旦真2人還免費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不僅如此,當年,斯旦真還被聘為生態護林員。“駐村隊伍就像我們親人一樣,關心我們母子的生活,讓我們感到十分暖心。”

要脫貧,也要鞏固。2019年,州川西國有林保護局確定為膽杆村“兩聯一進”幫扶單位。立足該村實際情況,2019年,州川西國有林保護局劃出共12萬餘元的森林撫育任務交給該村村委會,由村委會聘請該村村民完成相關任務。

壯大集體經濟“牛”起來

村集體經濟的壯大,是膽杆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另一大經驗。

自從地震實施整村搬遷後,由於該村高半山的大部分土地被閒置,全村農戶收入下降明顯。2016年,該村多次召開村民大會討論如何使用政府補助產業扶持基金45萬來提升村集體經濟。

“隨著旅遊的發展,農特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經過全村村民的集體討論,決定利用高半山的草場和牧場,來發展犛牛養殖,這樣既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又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增收。”阿朗根告訴記者,膽杆村海拔高、空氣好,青草豐茂,十分適合犛牛養殖。

脫貧不脫幫扶 穩穩守住幸福

2017年,該村通過村民大會決定充分利用政府資金投入,成立村集體經濟嘉豪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村支部引領下,該村利用膽杆樑子2000多畝的草山資源,科學加大犛牛養殖規模,形成集體、農戶、合作社共同經營的模式。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總共分為209股,其中集體198股、貧困戶每戶1股、出草場的個人村民佔5股。

脫貧不脫幫扶 穩穩守住幸福

2019年,草場有犛牛118頭,按照每頭每年260元的利潤上繳集體,共計30680元。在第一次分配中,先把882元分給6股貧困戶,735元分給個人入股。第二次分配中,按照每人139元再給全村所有村民進行分配,其餘資金集體提留用於後續發展。

2019年,是黃紅星第二年領取集體經濟分紅。他告訴記者:“村支部用黨建經費為我們貧困戶入了股,自己沒有出一分錢。我去年一共領了981元,前年領了849元,實在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

七村聯辦牧場也是膽杆村的集體經濟。去年共實現收益7.5萬元,人均500元。目前,在集體經濟帶動下,全村共有犛牛450頭。

強化產業扶貧“富起來”

4月16日一大早,俄瑪基便到地裡噴灑肥料。“這批萵筍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從耕種到豐收大概需要70天左右,正好可以和內地萵筍上市的時間錯開,賣個好價錢。”說起自己的蔬菜種植,俄瑪基顯得十分開心。

脫貧不脫幫扶 穩穩守住幸福

丈夫去世後,俄瑪基和兒子何良彬、何良勇相依為命。由於家裡缺乏勞動力,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費用,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4年,在精準識別的過程中,俄瑪基被認定為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俄瑪基充分利用自己的2畝多地發展起了蔬菜種植。“駐村的工作人員經常給我送種子、送肥料,農技員還會時不時來幫我查看有沒有病蟲害。”俄瑪基告訴記者,不要小看這兩畝地,要是蔬菜種得好的話,一年能多掙好幾千元。3年來,在多方幫扶力量的幫助下,俄瑪基通過發展種植業,2017年成功脫貧。

蔬菜種植一直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來源。去年,膽杆村全村種植萵筍、白菜等共計233畝,產量達到790噸,為全村帶來約100萬左右的收入。

收入來源不僅僅只是蔬菜種植。膽杆村貧困戶餘社明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脫貧。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2017年,他積極響應號召,用產業扶持資金把自己家空置的兩個房間改為了民宿接待遊客,還開了個小賣部。

脫貧不脫幫扶 穩穩守住幸福

依靠旅遊業,餘社明一年大概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真正實現通過自身努力和幫扶走上了脫貧奔康之路。“我們村還引進了旅遊公司來開發康養項目,這讓我對以後旅遊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村裡人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

據瞭解,2018年,膽杆村與理縣上古天真旅遊康養有限公司簽訂旅遊開發合同,該項目擬分三期開發,形成精品度假民宿、中醫康養等生態旅遊產品,帶動村民從事旅遊經營活動,從而實現致富奔康。目前,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

編輯:林遷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