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9,爸爸曾說我沒有長成他想要的那種孩子。我很普通。我每次想到都很難過想哭,怎麼辦?

y1個人的海枯石爛


你爸這樣說,他應該也不是你理想中的爸爸。他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吐露心聲”毫不顧及你的感受,也是很無奈。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都是沒辦法再回去重選的,那麼就一定是一個相互陪伴一起成長的過程。就像兩個合夥人,達成了契約。而你們之間的契約,是天意,也不可撕毀。沒有人生來就是奇蹟,芸芸眾生皆普通,也都有各自的人生路要走,最差的你也為GDP數據更新做了自己的貢獻吧?創造奇蹟是一種執著和熱愛,更是吃了普通人吃不了的苦,經歷了別人沒經受過的挫折。與其抱著你爸言語上對你的傷害不放,不如去發現自己的優勢,多多看書汲取養分,讓自己逐漸優秀有說服力得多!


三心聚鼎


恨鐵不成鋼呀!


心想有你178


當我們都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渴望父母的關注,因為他們是我們最最重要的人,父母的情緒常常左右著我們。他們開心時,我們也跟著高興;他們生氣時,我們驚若寒蟬,瑟瑟發抖。如若我們順應父母,達到他們的要求,就能得到他們的讚賞,那份溫暖的感覺就是我們渴求的愛。我們多想一輩子,從父母身上都能得到這一份關愛。

孝順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叛逆似乎成了不孝的代名詞。然而,叛逆的出現是必然的。即便我們是跟著父母長大的,我們始終會有自己的思想,會有與父母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我們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去處理與父母想法不一致的情況。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我們也無法去承擔“父母的想法做法也有錯誤”的後果!因為一直以來他們是我們的天,他們是完美的,承認他們有缺陷,那便破壞了他們在我們心中的完美形象,這絕對是一個顛覆性的想法,這會讓產生這樣想法的自己陷入自責當中,責罵自己的不孝順,自罪內疚已將自己淹沒,“都是我不好”的聲音戰勝了“他們這樣做是錯的”,最後我們只能傷心地躲在角落裡哭泣,想象著,如果我們能成為他想要的樣子就好了!

可是,19歲的你,從年齡上來說,已經進入成年人的行列,爸爸仍把你當孩子,而你也默認了。或許,你還是個需要家庭哺育的學生,但從思想上,你也應該慢慢地去脫離,成為一能為自己負責任的人。

我們必須瞭解到的事實是:每個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你應努力的方向是怎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而不是改變爸爸的想法。

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要勇敢去追求,當你能過好自己,爸爸會由衷地為你高興,為你驕傲。即便這跟他想象中的很不一樣。

養兒育女,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成為獨立的個體,父母對孩子有所期望,那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以愛之名進行控制那並不是真的愛!那只是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平庸,將希望寄託在你的身上。說到底,是他對自己命運的不甘,跟你沒有太的關係。

關鍵是你自己要成長為一個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

當你能夠負起責任,你可以很篤定的跟爸爸說:是的,我沒有成為你想象中的樣子,但是我成為了很好的自己。

關注淨沙智慧心理,過輕鬆自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