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民農村有房又到城裡買房卻不住,到處打工還貸,買房為啥?

直通三農


買房就是為了結婚,反正我們這就是,就算是暫時不住結婚得時候女方得要求也必須得有,還有一個就是像我們這樣得五線城市在本地打工工資太低,一個月3000元左右得工資根本扛不住房貸得壓力和生活得壓力,再加上剛結婚已經借了一屁股得債,房子也就裝修不起,所以就選擇了到外地打工房子閒置得局面了,一切都是心酸,誰不想住新房……



Tommy杜先生


城市買房並非農民的剛需,多數是另有原因。

首先,到城市去買房,絕非農民的剛需。

不可否認,農民也喜歡乾淨整潔的做法,喜歡更多的公共資源,更多的就業機會,更方便的生活環境,更發達的交通,但是這些條件還不足以讓農民上升到買房是剛需的層面。

經濟實力是一大原因,動輒幾千元一個平方,對農民來說,多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居住條件也在改善,環境不再那麼差,衛生條件也在逐漸提高,生活壓力相對城市來說會小很多,正常情況下,多數農民不會選擇放棄農村,而花高價走進城市。

農民根深蒂固的鄉土意識,很難讓農民放棄農村生活,而去選擇並不熟悉的城市生活。所以說,在城市購買住房,並不是農民的剛需,而是另有原因。

農民在城市購買住房的幾大原因。

首先否定幾種原因。

一是投資增值。到城裡購買住房去投資增值,這種情況有,但非常少,除了沿海幾個發達的地區,農民目前的收入尚達不到這個水平,而且就農民的收入而言,這種投入是農民不可承受之重。

二是買房養老。且不說農民是否具有這個經濟經濟實力,但就目前的養老觀念,尚不可能選擇住房養老。

三是趕時髦追潮流。這種情況很可能有,但絕對不會普遍,經濟實力,鄉土觀念,養老意識,都註定安分守己的農民不可能去趕時髦追潮流。

從目前瞭解的情況看,真正的原因是以下幾種。

一是兒女的婚房。

有時候城市住房是結婚的前提條件,為了兒女,再大的壓力也必須去做。

二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隨著適齡兒童的減少,農村學校也在減少,教育水平與城市相比相差不少,所以為了給兒孫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農民會選擇在城市買房,因為整體比較下來比租房更實惠。

三是某些地區新農村改造,給農民造成的困擾。

在魯西南地區,撤村並鎮成為一種必須要做的政策,剛開始以一家一院為主,現在衍生到高層樓房,這種方式,對於農民來說,不僅不適合,而且,原住房補貼較低,而新建樓房的價格又偏高,兩相比較,農民選擇去城市買房,而放棄新小區的選擇。

這種畸形的農村改造政策,給農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這種畸形的地方政策,會嚴重威脅農業生產!

所以說農民進城買房,而承受貸款的壓力,多數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並非剛需。


關注鄉村滋味,
一起為三農發聲!

鄉村滋味


大家好,我是ZZ家的小胖仔,榮幸受邀回答~

很多農民農村有房又到城裡買房卻不住,到處打工還貸,買房為啥?

一:買房為以後養老備用。

很多農民農村有房,但是農村的房子大部分都已經比較舊了,而且現在的農村都在老齡化,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務工掙錢了。加上現在城市生活比較熱鬧,交通也便利,所以很多人都想在城裡買套房子,以備日後所需。

二:城裡買房不住是因為條件還不夠。

農民雖然在城裡買了房,但是買了房之後還要還貸款,所以他們還要到處去掙錢,而且買了房子還需要大筆資金裝修,所以很多人因為暫時在外工作住不上又沒有資金裝修,所以空置的比較多。他們的理念是想要去住的,但是經濟條件還沒有達到。

三:房價在漲,所以先入為主。

這幾年的房價一直在漲,農民存點錢不容易,好不容易存夠了首付就想著趕緊買一套房子先,不然價格要是再漲上去了,就再也買不了啦。所以,雖然現在住不上,但是也要提前買了預防漲價買不起了。

四:房子具有價值,留給後代可以減輕後代壓力。

農民在城裡買房,雖然有些等到老了才用上,但是大部分也都有為後代考慮過。房子是會增值的,等到以後給後代了,也能減輕後代的壓力。

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意識都比以前提高了,只不過現在農民比較追求以後的事情,考慮的都是老了以後的事,所以趁年輕,他們都比較吃苦耐勞,希望能多掙點,買套房子,老了生活會好起來。

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