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人寫的七律、七絕詩讓人看不懂表達的是啥意思?

教苑花語鳳爭鳴


看到這個問題,深有同感。而且無論古今人所寫的七律、七絕,均存在這個問題。但是,有些優秀作品,雖然看不懂什麼意思,卻也不得不承認它的魅力。例如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堪稱李商隱的代表作,流傳至今,魅力不減當年。卻又實在是唐詩中最難講解、最難理解的,關於它的立意、主題,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詩,也以用典多而著稱。

筆者,也想就此揣測一下相當一部分七律、七絕難以讀懂、分析透徹的原因所在。

一是用典故多,造成今人因不熟知歷史典故而難於理解,讀不懂。也許有人問寫詩就寫詩吧,為什麼要用典故呢?首先,用一個眾所周知的典故,能節省許多文字,還能準確表達作者的心思;其次,說明作者讀書多、學問深,能知他人所不知;其三,也不乏作者顯擺自己學問的心理。

二是素有“詩言志”之說,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很複雜,卻又限於七律、七絕格律體式規範,用八句五十六個字或四句三十二個字,還要在嚴格的平仄聲調和單句不論、雙句必押的韻律要求下儘量表達清楚作者的所思所想,難免因前後顛倒用詞、近義詞替代、用字生僻等出現晦澀難懂問題。

三是作者與讀者生活環境、語言習慣、所處時代不同,也是造成看不懂詩作表達意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四是因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被當時的生存環境所不容,直抒胸臆可能招致政治迫害、仕途受阻、殃及家人,甚或殺身之禍,卻又不得不一吐心中塊壘,所以寫出來的作品,讓人理解起來,感覺隱晦、艱澀難懂。


驛外梅花雪


這個問題我也有些納悶,為什麼有些人寫的詩不那麼好懂,除了有生僻字,其意思也朦朦朧朧,不知所云,讀來如墜霧中。我認為,問題應該出在這幾個方面:

1、朦朧詩派。有些人寫詩不喜歡直接了當的表達意思,故意把詩句寫的朦朦朧朧,認為這樣才有詩味。

2、不懂格律。在頭條上看到很多標明為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的詩,實際上並沒講究平庂格律,外加有些生僻字,讓人看不懂。

3、文化程度較低。有的人由於文化水平的原因,寫的詩不僅沒有平仄,而且還看不出意境,連押韻都不會,只是湊夠了字數。

4、錯別字。在頭條上看到一些詩詞和文章有錯別字(算我一個),如果詩中有錯別字,就難以理解其意義,平仄也可能不會協調。

其實,詩是一篇文章的縮寫,不管是詠物、敘事、抒情還是言志等都要有中心思想,要突出主題,言之有物,要有所表達的意境,不能無病呻吟,不能隨心所欲,胡亂湊字數。寫格律詩就必須按照格律詩的要求,不合格律只能叫自由體詩。經常見到頭條上有一些標為七律、七絕或五律、五絕的詩,實際上沒有講究平仄,而且還不押韻,象這樣的詩只能稱自由體詩。格律詩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都有四種句式。

絕句

絕句為四句,分五絕和七絕。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五絕句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3、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庂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絕句式

1、首句平起平收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廠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

律詩為八句,分五律和七律,五字句為五律,七字句為七律。十二句以上稱排律或長律。

律詩的平仄就是兩首絕句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律詩須要對仗。律詩分四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首聯和尾聯為起和收,一般不須對仗工整,頷聯與頸聯(中間兩聯)對仗必須工整。

五律句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3、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句式

1、首句平起平收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中庂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注:“中”的意思就是可平可仄。

句式基本上是這樣,但也不是完全定死的,還有一點靈活性,過去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還可以用。一三五不論就是每句的第一、三、五這三個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也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這三個字該平的要平,該仄的必須仄,否則,就出律了。


開拓的世界


本人認為原因有五

一:裝高深莫測與高大上,喜歡用當代不常用的詞語,導致讓人看了是懂非懂而感到心累。

二:過多的模仿及摘抄古文,不適合當代背景,讓人看著不倫不類,難以明白其詩所表達的意思。

三:一部分作者的中文功底不夠深厚,寫不出既符合格律,又有意境及畫面感很強的詩句。

四:壓根瞎寫,不安格律來,沒有平仄、沒有對仗、沒有押韻,讓人讀起來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

五:有些作者想說什麼就寫什麼,就像說話一樣,壓根無法稱作詩,讓不在他立場上的讀者難以理解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總之,我認為當代人寫詩的前提,是必須考慮受眾群體的讀後感。換言之,詩是寫給別人看的,並且須知讀者是當代人,得使當代讀者產生共鳴並讓當代人讀起來朗朗上口。目前,絕大多數華人用的是普通話,因而得用新韻,而不宜用古聲。詩句必須詞藻華麗並讓人讀起來能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來源於真實生活,且高於真實生活並讓人易懂的詩才能算作好詩。

[可愛]

養育神獸之苦

讀書貴在尋正義,卓越還需細探究。

父母難於盯作業,每天眷注不得休。

靈石公園之夏

荷花怒放木青蔥,鳥囀嬋鳴戲浩空。

碧水船忙魚跳躍,遊人愜意享輕鬆。

夏日華東景象

電閃雷鳴暴雨淋,霞雲湧現美心情。

彩虹炫目荷花秀,心曠神怡樂滿盈。

城市繁華山村靜

漫把心聲付錦箋,常學雅友作詩篇。

山萢野果安心採,只羨淵明不羨仙。

聯群熱鬧時常逛,興趣相投近友多。

仔細推敲欣討論,留連忘返詠詩歌。

新型冠狀肺炎

今春癘疫遍全球,老少同悲日夜愁。

白褂挺身解病患,黨員奮力控人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