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想法

前段时间,有位爱好收藏的朋友,偶得了一块奇石,便发到微信群里,征集名字。圈内相识不相识的朋友们,各抒己见,给了很多建议。我看了看,福至心灵,便说叫“观沧海”吧。因为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峨冠博带的白色人影,面对宇宙沧桑,昂首而立,若有所思,似有曹孟德诗中意境。过了几天,那位朋友郑重其事地打电话来,很严肃地说经过一番比较,决定采用了。我仿佛站在领奖台上,几乎要发表些获奖感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古诗研究的不多,曹操这时的心境应该是比较复杂的,雄图大志与小资情怀交集在一起,诗由心发,堪称千古名篇。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人生苦短,奈之若何,“真得好想再活五百年”的想法,肯定是有的。

人都是一点点成长的,在时钟的滴嗒声中,在每天的日出日落间,在四季变幻里,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进入鼠年,我也是望五之人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天命不太清楚,但从单位年龄排行榜上,由名落孙山到探花、榜眼、状元,对自己应该走向哪里,却是不由自主地更加地清晰了。这不是颓废,也不是不求上进了,只是比年轻人多了些感悟罢了。

新来单位的年轻人,大抵都是90后,朝气蓬勃,锋芒毕露,有思想有想法有冲劲,一如几十年前的自己。但时代在进步,人生观价值观在变化,有个过时的词,叫做“代沟”,现在和他们几乎是两条沟的距离了。他们的想法我们不理解,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亦是如此,甚至应该是多了些鄙视和唾弃。

芳林新叶催陈叶,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对的,应该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我们都变成了“司空”(季羡林语),他们将来也会变成“司空”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但年少轻狂不是狂妄,也不该是“为赋新辞强说愁”,是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磨砺积累沉淀的。

朱熹有首劝学诗说的好: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