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印|疫情衝擊“脫貧蛙”扶貧幹部引來“致富瓜”

4月21日,春雨淅瀝,在去臨澧縣佘市橋鎮殷家村前,記者特意換了一雙厚底鞋,因為根據以往經驗,鄉村雨天道路難免泥濘。出乎意料的是,記者跟隨常德市駐該村工作幫扶隊長、第一書記黃道松在村裡轉了一圈後,鞋子依然乾乾淨淨。草木蔥翠、白牆黛瓦、流水潺潺的殷家村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真是個“高顏值”村莊。

腳印|疫情衝擊“脫貧蛙”扶貧幹部引來“致富瓜”

殷家村生態宜居示範小區一角。

腳印|疫情衝擊“脫貧蛙”扶貧幹部引來“致富瓜”

黃道松在瓜蔞種植基地查看情況。

村裡這兩年的變化鄉親們都看得見。“現在環境可好了。”周冬生原是村裡的貧困戶,他正在瓜蔞種植基地上忙活,勞作一天他可以收入150元,雖然辛苦但是他說看著這些瓜苗就開心,“我們種的可是致富瓜”。

這個基地從考察到建成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記者放眼望去,只見一壟壟剛栽下的瓜苗生機勃勃。鄉親們都沒想到,道水河邊的荒地能變成如今的產業園。

腳印|疫情衝擊“脫貧蛙”扶貧幹部引來“致富瓜”

村民在基地裡忙活。圖片由袁立昆提供

腳印|疫情衝擊“脫貧蛙”扶貧幹部引來“致富瓜”

在春雨的滋潤下,瓜苗生機勃勃。

其實,去年4月黃道松剛駐村時就看上了這塊地,只是一直沒尋到合適的產業,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受此次疫情影響,村裡原有的黑斑蛙養殖產業市場前景變得不明朗,當時又想要儘快復工復產,真是急壞了。”他尋思,一個產業不保險,多個產業多條路。

黃道松是個行動派,他多方瞭解到瓜蔞種植產業經濟效益好、當地條件也適合,便按捺不住想外出實地考察。2月下旬疫情稍有好轉,他便帶上工作隊員和村支兩委成員前往石門、安鄉等地考察瓜蔞種植項目。那時候因為還沒有餐館營業,他們“一路吃的都是方便麵”。

令人欣喜的是,原先“膽子小”、積極性並不高的村支兩委成員實地考察、深入瞭解瓜蔞種植產業後,轉變了觀念。他們主動對黃道松說,“黃書記,這個產業有前景,你帶著我們幹吧。”

最終,他們決定和安鄉一家農業公司合作,該公司通過訂單農業種植瓜蔞,規模大還不愁銷路。黃道松對此信心十足,“瓜蔞種植一年投入、五年受益,最重要的是我們和對方簽訂了協議,約定保底收購產品。”

這個項目得到了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土地流轉順暢無比,有25戶貧困戶74人從中受益。“入戶走訪時我們瞭解到貧困戶堯傳付患有羊癲瘋,就業有難處,便將他安排在基地務工。”黃道松說,基地上像這樣專為貧困戶提供的崗位有20多個。

過去得益於黑斑蛙養殖等產業的發展,殷家村2019年底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但是,只有持續發展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應對各種因素帶來的市場風險,真正鞏固脫貧成效。”黃道松說,今年瓜蔞種植基地產值保守估計有30萬元,其中10萬元用作來年投入,約5萬元用於貧困戶分紅,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增加15萬元以上,“而這將惠及每一位村民”。

小小瓜苗承載著鄉親們脫貧致富的美好願景,現在鄉親們經常去基地附近散步,遇到黃道松時總是問:“黃書記,基地附近那塊荒地,什麼時候開墾了搞產業啊?”黃道松說,疫情確實給村裡的脫貧工作帶來挑戰,這時候更應迎難而上,咬定產業發展不放鬆,千方百計化危為機,增強貧困戶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尚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