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提起化工行業,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從汽車塗料到航天航空,化工行業穿插在多個行業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化工相關企業的數量也是令人歎為觀止。

1

巴斯夫:一家稱霸化工行業的企業!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在石油和化工行業,我國擁有27813家規模以上企業。這些企業在一年的時間內,就創造出了12.4萬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和8393.8億元的利潤總額。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化工行業可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柱石。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在國內近3萬家的化工企業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無疑是其中的巨無霸,它們在國內石油化工領域的地位難以被撼動。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有一家德國企業,在化工領域超越了中石油、中石化,堪稱“全球化工之王”,它就是巴斯夫

2


產業發達,蟬聯12年化工榜首


提起巴斯夫,可能我們並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它早已在全球化工行業聲名鵲起。例如,媒體每年都會發布全球50強化學公司排行榜,而巴斯夫已經連續12年拿下該榜單榜首,在化學品銷售額方面拿下全球第一。而在最近《財富》雜誌公佈的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巴斯夫不僅成功入選,而且排在115位。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1865年,巴斯夫成立於德國。成立初期的巴斯夫,其主營業務主要是染料。僅僅利用30年左右的時間,巴斯夫集團就逆襲成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產企業。在一個企業做大做強後,多元化往往是企業傾向的發展方向。“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僅可以讓企業增強規避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在巴斯夫將其染料業務做到一騎絕塵後,它開始逐步聚焦化肥、合成橡膠、車用試劑、石油化工等多個相關業務。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巴斯夫將其市場細分為四個主要行業:建築、交通、消費者、工業品,並在這4個行業中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科技創新。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例如,在建築行業,巴斯夫在建築保溫方面進行了不斷創新;在交通行業,巴斯夫將研發的主攻方向是汽車減重;在工業品方面,巴斯夫則對電子/電氣、醫療器械、澆注彈性體、擠塑、替代能源等持續發力。

其實,以以行業和客戶為導向,關注聚焦重點行業,並在這些行業中開發設計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巴斯夫取得成功的關鍵。此外,一體化的生產基地與最大限度地研發投入,也是巴斯夫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兩個巨大優勢。以一體化生產基地為例,這些基地的存在,可以讓巴斯夫實現從上游產品到下游產品可在同一個基地裡面按照上下游價值鏈的方式一體化生產。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經過長年的技術積澱,巴斯夫在全球開疆拓土的同時,也為自己建立了強大的品牌效應。例如,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對外發布了《2019全球最有價值的10大化學品牌》,巴斯夫不僅以82.5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成功上榜,更是蟬聯化學品品牌榜首。巨大的品牌價值,凸顯出了全球市場對於巴斯夫在化工行業地位的肯定。

日前,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發佈了“2018年全球50強化學公司”排行榜。陶氏杜邦超越巴斯夫,登頂榜首:陶氏杜邦短暫打破了巴斯夫全球最大化學品製造商12年的記錄。其實,陶氏杜邦之所以能夠暫時超越巴斯夫,源於陶氏化學和杜邦公司的強勢合併。如今,陶氏杜邦再次“分家”。這也就意味著,巴斯夫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年來重新登頂。

3


萬華重金收購瑞典國際,勢必追趕巴斯夫


7月30日晚間,萬華化學發佈公告稱,境外全資下屬公司已耗資9.25億元收購瑞典國際化工100%的股權。該企業擁有MDI、TDI、過氧化氫、生物化工等相關自有技術,是全球擁有TDI和MDI異氰酸酯技術的企業中,唯一願意公開轉讓的技術專利商。

對於本次收購,萬華化學表示主要目的是優化公司在歐洲的研發能力,促進和提升公司的全球行業競爭力。據悉,目前MDI和TDI基本由幾大寡頭壟斷,瑞典國際化工是這些巨頭中唯一願意公開轉讓技術的企業。萬華化學全資收購瑞典國際化工,無疑有利於其鞏固國內市場的技術優勢。

▶ 萬華按產品類別分成三部分業務:


1.聚氨酯系列

MDI是製造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最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原料,由於聚氨酯其優異的性能可以製成軟質、半硬質及硬質泡沫塑料、彈性體(聚氨酯彈性體簡稱為TPU)、油漆塗料、膠粘劑、密封膠、合成革塗層樹脂、彈性纖維等,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冰箱製造、交通運輸、土木建築、鞋類、合成革、織物、機電、石油化工、礦山機械、航空、醫療、農業等許多領域。

TDI和MDI同為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但因結構、性能差別,細分用途大不相同。聚合MDI主要用於聚氨酯硬泡、半硬泡,應用於保溫材料、汽車飾件、建築行業。而TDI主要用於聚氨酯軟泡,應用於傢俱墊材、吸音材料和玩具等行業。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萬華化學目前擁有MDI產能210萬噸、TDI產能55萬噸。

根據2018年報,聚氨酯板塊,佔公司總收入比例51.7%,佔利潤比例76%。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MDI仍然是萬華化學的主要利潤來源,拓展其他業務可以熨平業績週期性,但是不論是石化還是精細化工新材料,仍然有周期性,所以萬華化學無法做到像茅臺、海天一樣的勻速增長。

然而,萬華化學憑藉技術優勢及規模優勢,使生產成本低於國際同行(巴斯夫、科思創、亨斯曼、陶氏)可以做到同行小賺我大賺、同行虧損我盈利,即使MDI不景氣,萬華化學仍有能力保持年度淨利潤高於100億元。

2.石化板塊

萬華化學的石化板塊是2014年開始在煙臺工業園開始建設的,是公司向綜合化學戰略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支柱。主要內容是:環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體化項目(PO/AE)項目。通過這個項目萬華化學打造了完整的C3和C4產業鏈。

2017年(PO/AE)項目產能利用率98%;2018年(PO/AE)項目產能利用率94.5%。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2017年7月,公司對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乙烯項目進行了第二次環評公示,擬建項目位於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萬華煙臺工業園,工程總投資178億元。

項目將會新建6套生產裝置:

⑴100萬噸/年乙烯裝置;

⑵40萬噸/年聚氯乙烯裝置;(PVC)

⑶15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EO)

⑷4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裝置;(LLDPE)

⑸30/65環氧丙烷/苯乙烯裝置;(PO/SM)

⑹5萬噸/年丁二烯裝置


根據2018年報,石化板塊,佔公司總收入比例9.53%,佔利潤比例8.7%。

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應,公司和中東主流LPG供應商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其中,僅在

去年11月份和阿布扎比石油公司簽訂的為期十年的合同裡,就約定了萬華化學每年採購100萬噸的石油氣。

整個2018年度,公司採購了380萬噸LPG,其中自用171萬噸,貿易量209萬噸。所謂貿易,也就是轉手又賣給了別人。這部分業務利潤率通常較低,是萬華化學石化業務利潤僅為個位數的原因。如果是自家用作原材料進行生產,利潤率將會更高。

有儲存罐,有碼頭,又有長期穩定的貨源,公司欲建立LPG船隊進一步保障供應,邏輯上非常明瞭。

7月23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與中國萬華化學在北京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和合資企業協議,相關協議預計合作金額為120億美元。據悉該協議將要求在油氣下游行業進行合作,包括在LPG航運領域等。


據路透社報道,這家航運合資企業將承擔兩艘VLGC船的新造計劃和運營。該協議建立在雙方今年2月簽署的較早的液化石油氣合資企業的基礎上。

全球化工之王:超越中石油中石化,蟬聯12年化工榜首


對於萬華化學來說,如果自建船隊,不僅能夠保障供應,對於降低成本也很有幫助。公司已經通過簽訂長協價及期貨對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減小了LPG價格波動的風險,如果再能建立自有船隊,那麼不僅可以減小運價的波動,還能夠最大程度上掌控原材料到廠時間。對於無法輕易停工的化工企業來說,保障原材料穩定持續的供應是至關重要的。

自有LPG船隊的建立,將能夠提高萬華化學石化業務的競爭力。在未來幾年內,石化業務有望成為萬華化學的第一大業務,其利潤水平也將會有所提升。

3.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

在公司開拓了聚氨酯業務(核心業務)+石化業務(產業鏈覆蓋業務)以後, 萬華化學繼續拓展它的產業鏈,六大事業部用於拓展特種化學品和新材料兩大板塊。特種化學品板塊和新材料板塊一般是指種類繁多、市佔率不高、毛利率較高且未來發展較為迅速的朝陽產業。這兩大板塊的主要產品為:TPU、PC、SAP、 PMMA和ADI。

✦ 萬華化學是全球第三TPU生產製造商,目前公司產能達到了12萬噸/年。

✦ 萬華化學耗時5年通過自主研發SAP, 目前公司產能達到了6萬噸/年。

✦ 三大應用領域是玻璃裝配業、汽車工業和電子、電器工業。目前公司產能達到了20萬噸/年。

✦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廣泛應用於建築、廣告、交通、醫學、工業、紡織等各個行業。目前公司PMMA產能達到了8萬噸/年,MMA產能5萬噸/年。


ADI包括HDI、IPDI、HMDI都是特種異氰酸酯,主要是為了改善芳香族異氰酸酯不足而生產,它們的下游應用主要在水性塗料行業。萬華打破歐美壟斷,成為具有競爭力的ADI供應商。

根據2018年報,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佔公司總收入比例9.5%,佔利潤比例8.7%。

4


巴斯夫100多年來的發展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專注於科技創新,才是企業鞏固根基,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不僅令人欽佩,更值得化工企業學習。目前,萬華化學緊隨巴斯夫之後,開拓多種生產產業鏈,致力研發國內技術空白,有助於萬華超越巴斯夫,打破國外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