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對於古代的外族而言,如何同中原帝國進行順暢交流,是他們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在尤其是在字母表廣泛推廣後,學習邏輯完全不同的方塊字就顯得非常困難。由西夏人編纂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境內最早的雙語對照教材。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李元昊非常重視發展獨立的西夏文化

李元昊在正式稱帝后,始終想著創立西夏式文化。但在短時間內很難一蹴而就,擺脫不了故主影響。作為配套措施,就是下令使治下居民使用蕃語姓名,並頒佈了區別外表的禿髮令。此外,還讓骨勒茂才創立屬於西夏自己的文字。但因為時間倉促,必然會大量借用成熟文字的元素。再考慮到党項人長期臣服唐朝,深受對方文化影響,境內漢人的數目遠多於擁有自己文字的回鶻或吐蕃。所以就利用漢字的筆畫、結構和造字規則,創造了一套屬類似變種的西夏文。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地理位置與族群結構 決定了西夏文的基本特質

為了迅速吸收漢文化成果,打破互相不溝通的壁壘,西夏推行了一本用於識字的口袋書--《番漢合時掌中珠》。意思是西夏人和宋人相遇,就可以取出這本小冊子,順利查看語句含義。還能互相學習彼此的文字和發音。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後人復刻的 《番漢合時掌中珠》

在教學方式上,骨勒茂才運用了兩種文字和發音,制定出相對應的教學方式。整本書中從左到右,依次列出了漢語發音、西夏文字、漢語意思和西夏記音符號。如果漢人要學習西夏文,也可以對前面的應字形與發音。反過來,當西夏人要學習漢文,則可以從後面往前倒看。如果無法找到宋代西北方言和党項語對應的發音,那麼就採取上字聲母-下字韻母,儘可能準確地對應出西夏文發音。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番漢合時掌中珠》的對照排列方式

這種教學模式,類似於後來的注音讀本。無論是漢人識記自己的文字,還是西夏人、漢人互相學習,都會覺得比較方便。平行的排版方式,也表達了讓兩邊知識分子要平等交流、促成文化繁榮的良苦用心。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作者骨勒茂才的西夏文寫法

在教材的內容上,編寫者還設置了具體的教學場景。

比如虛構某個西夏官員的一生,從陰陽和合、父母養育,到識得五穀、瞭解人情世故。再到學習各種器物名稱、食物名稱、刑法名稱、樂器名稱和官職名稱。然後是重要的為官之道,包括如何拷打囚犯。最後次啊心歸佛門,頓悟到人生智慧。等於是讓本國人和宋朝讀者都能初步瞭解西夏文化。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西夏文字的殘片

雖然教材編寫者有溝通宋夏文化的良苦用心,但是雙方的發展程度並不對等,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彌補。

從造字邏輯和字形筆畫來看,西夏造字法大致類似於漢字六書。大部分西夏字是按照會意原則構成的複合字,邏輯方式也沒有擺脫漢字的侷限。說明西夏文化並難以擺脫北宋的文化磁場。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西夏人抗拒宋朝 又避免不了深層次影響

在西夏的強盛時代,這種文字的創建思維有利於境內漢人學習,也有利於西夏人快速吸收漢化成果。但大部分西夏文比漢字的筆畫更加複雜,會給書寫造成巨大困難。而且這種文字是在西夏獨立於宋國的背景下創造的,政治因素才是加強推廣和普及的根本動力。一旦這樣的氛圍不復存在,那麼過於複雜的字體就很容易被其他競爭者迅速擊敗。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字與中國最早的雙語學習教材

隨著蒙古軍隊南下 西夏文字就迅速被人拋棄

所以,等到西夏滅亡與黨項人流散,這種文字就是失去了帶有行政保護色彩的固定空間。其推廣和書寫不方便的劣勢暴露無遺,就免不了以極短的時間被幾乎所有人給迅速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