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傳統文化對我們看透名利誘惑有什麼幫助?

三國演義直播和學習


中國傳統文化無外乎儒家、道家和佛家,其中前兩者是本土的,後者為外來品。臺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打了個比方,他說儒家好比糧食店,道家好比雜貨店,佛家好比藥店,生動形象的很。

自從漢武帝聽取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建議以來,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像每個人一日三餐一樣,所以南懷瑾說儒家是個糧店。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派,倡導的是積極入世思想,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要做一名逆行者,要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生命。儒家看中和強調的是“殺身而成仁”,而不是“為求生而害仁”,是救廣大百姓於水火之中,從而實現人生價值。武漢解封,英雄城重生,就是無數個奮鬥一線的英雄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他們不圖名,不圖利,是“立功,立言、立德”之範疇,這是儒家文化的最高層面。

孔子說過,每個人喜歡富貴、討厭貧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獲得的手段正大光明。但是世間萬物皆分陰陽,有君子就有小人。歷史上憑阿諛奉承、溜鬚拍馬、欺壓百姓而上位的人,不在少數。於是就有了司馬遷、岳飛,蘇東坡,辛棄疾等歷朝歷代遭受冤屈貶謫流放之人,而很多的文學經典恰恰就是他們這些巨匠流傳下來的,後來人就是在這些偉大作品的滋潤裡,血脈相連。用一句話來說,很多人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悟到了名利帶來的波折,選擇了退讓。這是對名譽地位看法的改變,源於對外部環境的深度思索使然。

道家文化追求道法自然,清淨無為,從根本上對名利就不感冒,賈寶玉就是例證。有一次,他爸爸賈政要檢查他的作業,別人都勸他快背背《論語》,他卻抑鬱的愁眉不展,突然冒出了一句“好個放浪形骸!”,這是莊子的口吻。甚至高考前夜,他仍然在看莊子的《秋水》,功名利祿對他而言就是浮雲一朵。

佛家文化是藥店,專治各種貪、嗔、痴等疑難病症。佛的本意就是智慧的意思,佛家弟子修行的三重境界是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釋迦牟尼也像孔子一樣,到處講學佈道多年,救蒼生於不悟,功德無量。

所以說,孔子讓他的學生漆雕開去當官而遭到委婉拒絕,老夫子是欣慰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孔子是提倡弟子從政的,當然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要做一粒仁愛的種子撒播四方,為恢復社會文明秩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環評紅樓


不知道。這是有名有利可圖的人回答的問題。我一沒名,二無利去圖,貧民老百姓離得太遠,想都不想,機會一點都沒,簡單的生活,防什麼名和利的誘惑?講給距離名和近很近的人聽,或他們問才有體會可言。名和利對平民老百姓連一毛錢關係都沒!!!謝謝!


夢中晴雨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說:

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漆雕開為人謙和而有自尊,博覽群書,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他主持正義,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學而優則仕”,學好知識,就去為官做事。孔子是鼓勵學生從政做事的。他讓學生漆雕開去出仕,但漆雕開覺得自己尚未達到“學而優”的程度,沒有充分的把握,想繼續學禮,晚點去做官,孔子很滿意他這種謙謹的態度,認為他有沉著好學的品行,知道尚須進德修業,而不急著做官,沒有沾染上當時社會中流行的急功近利的作風。

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讓人懂得仁義禮智信,能夠讓人學會修身養性,學會向內看,向內看才能真正的洞察自我,只有這樣懂得自我約束,謙謹質樸,淡泊名利,更能樹立良好的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