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霜黴病是葡萄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特別是在多雨潮溼地區發生普遍,該病可阻礙葡萄葉片的光合作用、影響樹體的健康生長和葡萄果實營養的貯藏,最終造成產質雙降。

田間典型症狀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葉片初期感病症狀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葉片中後期感病症狀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花器感病症狀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幼果、穗軸感病症狀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膨果期感病症狀


辨識關鍵點:葉上的多角形病斑、病部白色的霜狀黴層、後期的失水焦枯或幹縮

發病過程詳解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①葡萄霜黴病的病原菌為單軸黴屬真菌,通常在葡萄生長季末期的病組織中形成卵孢子,之後在病組織中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一個生長季葡萄霜黴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②當新生長季環境溫度高於10℃且伴有2~3mm降雨時,卵孢子即可在潮溼的土壤或者水中萌發形成孢子囊,後通過風、雨水飛濺傳播到健康的葡萄幼嫩組織上,形成初侵染。

③菌絲體在寄主細胞之間擴展蔓延,以瘤狀吸器伸入到寄主細胞內吸收養分,經過一定的潛育期(7~10天左右)後形成病斑。

④病斑在適合的氣象條件下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再次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只要環境條件適宜,病原菌就會不斷地進行重複侵染,所以葡萄霜黴病有著蔓延快,複發率高的特點。

發病規律探究

葡萄霜黴病的識別與防治(梳理版)

品種:大多數歐亞種葡萄品種對霜黴病均表現為感病,而美洲種和歐美雜交種葡萄品種較抗霜黴病。

病原:葡萄生單軸黴為專性寄生菌,可在葡萄的一個生長季內持續成熟萌發,對病害的發生流行貢獻率較高。

環境:溫度、相對溼度和降雨量與葡萄霜黴病的發生和流行密切相關。環境溫度高於10℃是卵孢子萌發的必要氣象條件之一;降雨或持續高溼,加上適合的溫度條件可引起葡萄霜黴病的大流行。

栽培:葡萄園中因地勢低窪、植株過密、結果帶過低等造成的土壤溼度大、葉幕過厚、通風透光差等小氣候有利於葡萄霜黴病的發生和傳播。此外,田間氮肥施用過量、過遲,會造成葡萄枝葉過度茂密、果實延遲成熟,加重葡萄霜黴病的發生。

危害:生長早期發病可使葡萄新梢、花穗枯死,或引起新梢生長低劣、不充實、易受凍害;中、後期發病可引起果粒商品性下降、落粒,落葉過早或葉片大面積枯斑、隱芽暴發等,從而嚴重削弱樹勢或引起越冬芽枯死。

關於霜黴病的防治

①做好採後清園工作,把病枝、病果、病葉等清出園區銷燬,減少侵染源。

②多雨地區採用棚架避雨栽培技術、鋪設地膜,破壞發病條件。

③加強田管,提升樹勢水平,促進樹體生長健壯而不旺長,如合理夏剪,增施磷鉀肥、中微肥,合理負載,根系生長高峰淋海精靈生物刺激劑等。

④花前、謝花坐果期、降雨前後,園區高溼時及時進行藥劑防控,儘量保護與治療相結合,重點打葉背。如套袋前用氟噻唑吡乙銅/吲唑磺菌胺/代森錳鋅+烯酰嗎啉;套袋後打波爾多液/氫氧化銅/代森錳鋅+霜脲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