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大幅走低,海外風險偏好承壓

● 海外風險資產市場走勢回顧

上週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出震盪上行延續行情,周內美國標普500股指隱含波動率VIX指數繼續回落,一度回落至37附近。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均出現上漲,標普500、道瓊斯、納斯達克分別上漲3.04%、2.21%、6.09%。亞洲市場方面,日經225和韓國綜合指數漲幅領先,分別為3.29%和3.98%。

美國零售大幅走低,海外風險偏好承壓


● 海外最新經濟數據解讀

當前疫情影響之下,海外大規模停工,已經實質性大幅拖累了製造業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美國時間4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在5月1日之前有計劃的復工,但考慮到疫情擴散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屆時海外實質有效復工進程有待繼續觀察。近期海外經濟數據方面,美聯儲數據顯示,美國3月工業產值較上月下降5.4%,創下1946年以來的最大環比降幅。另外,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整體零售銷售較2月環比下降了8.7%,創1992年該數據統計以來的最大降幅。鑑於美國零售銷售在總體經濟中佔比較大,因此高頻月度銷售數據大幅下滑也意味著美國一二季度經濟總量指標不容樂觀,對GDP形成較大拖累。

美國零售大幅走低,海外風險偏好承壓


4月20日海外交易時間,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格跌至負值水平,最終收盤下挫超過300%,收於-37.63美元每桶,這意味著賣方需要付費讓買方把原油提走。這反映了在當前疫情影響之下,一方面,全球需求萎縮,工業產值大幅下滑,製造業陷入低迷,因此原油近月市場存在嚴重的供需錯配,庫欣地區將迎來庫容極限,原油儲存與運輸成本一度高於其使用價值。另一方面,雖然當前OPEC+已經初步達成減產協議,協議減產1000萬桶/每天。但是,OPEC+的減產執行將自5月開始,只能作用於遠期原油合約價格,因此一段時間內主要產油國之間仍然存在相互博弈,短期內減產或難達到預期,這綜合導致臨近交割的近月合約價格大幅承壓。

油價持續低迷,全球部分地區出現通貨緊縮預期。從最新海外物價數據看,美國3月季調後CPI創五年新低水平,整體表現低於預期。美國CPI呈現結構性變化,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項上升,出行與服務項價格下降。國內方面,最新的物價數據顯示PPI下行延續,CPI已出現下行拐點。

美國零售大幅走低,海外風險偏好承壓


● 海內外貨幣及財政政策延續發力

近期,海外貨幣政策寬鬆繼續推進。歐洲央行通過了一系列措施以放鬆對交易對手的臨時抵押品限制,限制措施的放鬆相當於向市場釋放超額流動性,使得以歐元作為標的的交易對手方能夠更加容易地獲得合格抵押品。美聯儲宣佈2.32萬億美元信貸計劃,面向地方政府、金融部門以及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廣義資產購買計劃的邊界進一步推進,擴大原有操作規模及原有抵押品範疇,由前期無限量化寬鬆購買計劃中的投資級公司債進一步延伸至信用級別更低的企業貸款。

國內的貨幣政策方面,3月以來逆回購、MLF操作利率相繼下調20BP,4月20日LPR報價再次分別下調1年期和5年期報價20BP和10BP。1年期品種報3.85%,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逆回購、MLF降息和降準政策落地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逆週期政策持續發力,市場整體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

總的來看,海外疫情發酵影響經濟增速,海外經濟指標惡化情況已有所顯現。從當前最新形勢看,一方面,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寬鬆趨勢延續,另一方面,即使OPEC+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尤其是近月期貨合約價格仍大幅走低,影響海外通縮預期邊際有所延續,海外風險偏好或再次面臨下行。

承擔風險,無可指責,但同時記住千萬不能孤注一擲。

——喬治•索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