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国际石油价格战对中国的影响

昨天吓了一跳,开始以为自己看错了,原油竟然到了-37美元.买一桶原油竟然还可以赚37美元,这对于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中国来说竟有这好事?花了一天时间才搞明白,不是那么回事。

所谓的付油价其实是美国西部石油期货4月21日的交易价。它和石油现货的价格不是一回事。石油期货市场说白了就是一个靠石油这个刚需的国际大宗商品撑起来的一个金融市场,它主要面对的不是真实买家,而是金融投资客,更多是投机客。当原油价格跌到10美元甚至以下时,很多投机客以为抄底机会来了,于是大肆买入,以求赚钱。但在新冠疫情的打击下,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下降。才造成这些金融投机者忍痛甩卖,赔钱止血。

原油期货价格是基于原油现货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价。他有限定的现货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像昨天那个-37美元的。就限定是美国西部一个特定地方在昨天必须提货。问题是到昨天没有人可以把它们提现。因为石油提出之后的运输和储存的成本已经远大于37美元了。石油又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像美国的奶农可以把牛奶倒掉,英国的酒厂可以把啤酒倒掉。但倒掉石油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却是那点油价无法承受的。所以投资者只好赔钱交割,这是石油市场价格战最惨烈的,没有之一。

付油价使人们的价值信念崩盘,水比油贵成为现实。投机客一片哀嚎,造成金融市场的最大笑话。给中国的期货,股票等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加强金融资本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决不能让这种笑话在中国发生,这不光是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甚至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石油价格战最初是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之间为了国际石油市场占有率而发起的,当然也有打击美国新兴的页岩油的目的。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停转,经济下滑,刚需不在。全球现在能装油的地方可能都装满了。虽然沙特和俄罗斯达成5月份减产,但疫情的影响使人们的信心下降,国际油价短期内仍然低迷。可以说沙特和俄罗斯在这场石油价格话语权的争夺中双输,带上美国没有赢家。听说白俄罗斯要以4美元一桶的价格向俄罗斯买油了,不知是不是真的。这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简直是自残。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又由于最早控制了新冠疫情,制造业正在恢复。油价低迷对中国是有好处的。不过由于国际订单的下滑,要想短期消耗掉石油及其衍生品也有难度。加大储存是一个办法,估计现在中国能够装油的地方都装满了。加大战略储备库的建设估计也在行动。

虽然全球新冠疫情还没有过去,但生活还要继续。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中国加油。

疫情下国际石油价格战对中国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