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大海是某重點大學畢業生。剛進入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決心努力幹出一番事業。

他每天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的那個,上班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喝水的功夫都沒有。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入職第一個月就得到經理的表揚。同事們也都覺得這個小夥子勤勞肯幹,人也特別熱情。

可三個月過去了,他忙碌依舊,加班依舊,但卻在部門績效考核中吊車尾。公司的HR就找大海談話,希望他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公司將再給他三個月期限,考察他對工作的適應度。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努力,人生卻還是如此費力?

小米是一位自由職業者,寫書、演講、做諮詢,樣樣幹得風生水起。沒事了還出門旅遊放鬆下。最誇張的成就之一,就是一年寫作、畫插畫、500多本書並出版,銷量超過100萬本。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小米,就是暢銷書《極度效率》的作者阿米特·奧菲爾。他在書中寫道:

我們每天擁有同樣多的小時數,每週擁有同樣多的天數,然而在完全相同的時間裡,為什有的人能夠完成一件事,而有的人卻能夠完成100件事呢?久而久之,我明白了,這是名為“效率”的較量。

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書中,作者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例,分享了11個原則和60個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分配和節約時間的方法和技巧。

在作者看來,“有效率”意味著:“通過你能找到的最佳、最迅速、最簡潔、最有效也最廉價的辦法,投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預期成果。”而極度效率的程度更高,意味著一次性投資產生多樣性的回報。

概括的說,提高效率的關鍵點有三:

  • 精準努力
  • 多米諾效應
  • 控制時間黑洞

精準努力

 一位學生覺得自己總是苦學無果,跑去請教他的教授。教授笑著問他:“如果你去山上砍樹,看到兩棵樹,一棵粗,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當然是粗的了。”學生想都不想就回答到。

教授笑了笑,繼續問道:“如果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會砍哪一棵?”學生又不假思索地說:“那當然砍紅松了,紅松更值錢。”

教授又發問了:“如果紅松長得歪歪扭扭的,而楊樹卻十分筆直挺拔,你會砍哪一棵呢?”學生有點疑惑了:“那是不是應該砍楊樹呢?”

聽到這裡,教授終於停了下來,說道:“你怎麼就沒有想到問問我,為什麼要砍樹呢?如果是取柴,自然就要砍楊樹;如果要做工藝品,那就砍紅松。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只有先把動機和方向搞清楚,才可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要參加一個比賽,任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一量汽車,那麼首先想到的是汽車需要有四個輪子,而不需要增加第五個輪子。

製造第五個輪子的“瞎忙”,不僅會消磨掉我們寶貴的時間,還會讓我們產生“努力了卻沒有任何收穫”的焦慮感。因此,精準度是最需要錘鍊的素養之一。在開始投入時間和精力前,搞清楚努力的方向,做好計劃安排,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多米諾效應

小紅在大學裡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考了兩個本科學位,一是法律,一是經濟。畢業後繼續秉持“考霸”精神,證券從業資格證、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師……各種熱門考試她基本都沒錯過,平時也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學習口才、演講、自媒體寫作等網絡課程的學習記錄。可是,如此勤奮的她,手下不超過2個人,工作好幾年了依舊沒有升為部門經理。

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看似學了很多東西,實際上作用有限。能力圈裡亂草叢生,卻沒有一棵樹。

對於這類現象,阿米特·奧菲爾建議創造“多米諾效應”——採取的行動或投資會長期在每個生活領域以不同方式持續帶來成果。

作者認為寫書是他做過影響最深刻的行動,一次寫作,帶給他知名度和收益,他也因此結束了給別人打工。

有一個法則叫二八法則,說的是類似的意思。就是要用20%的活動,創造80%的效益。它的本質是告訴我們,要提高效率,你就去找到那些價值高的事情,並集中注意力,騰出時間來優先處理。什麼是價值高的事?就是可以重複運營,帶來多重回報的事。一次投入,撬動最大化的回報,讓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有價值。

控制時間黑洞

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家裡裡沒有牛奶了,你打開天貓超市打算補點貨。哎?生活用品99-50?挑挑揀揀裝了一購物車。再一看時間,大半個小時過去了。

早上剛剛坐到辦公室,燒壺熱水的功夫先看看朋友圈吧。哎?這篇文章標題不錯,打開看看。醒過神來,大半小時過去了,水也燒開半天了。

這些不由自主花去的世界,就是所謂的“時間黑洞”。有人可能覺得,不就半小時麼?無所謂啊。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假如一個人的壽命為60年,那麼他總共有21900天。一生時間的用途分別為:睡眠20年(7300天),吃飯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娛樂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電話1年(365天),照鏡子70天,揩鼻涕10天。

為什麼同樣在奮鬥 成就卻差這麼多?一天寫書一本半的奇人告訴你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這樣的碎片時間都容易被忽略,比如在上下班做車的途中,開會前的等待時間,超市排隊結賬的時間,與客戶預約見面時得等待時間等,這時候我們大部分人往往會玩玩遊戲,看會小說,刷刷朋友圈或者看看淘寶購購物等來度過。

如果在這“時間黑洞”出現時,能夠充分利用起來,積極制定計劃,效率就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作者說,如果我們每個小時多完成一點點,一週多出一天的工作時間。一年下來等於多出1個半月。

一點建議:

阿米特•奧菲爾的《極度效率》篇幅不大,但提供的技巧具有極高的實用性。美中不足的是,本書的策略和技巧沒有按邏輯順序排列,略顯碎片化。建議大家用卡片軟件、甚至拍照存在手機裡,每天學一個技巧並融入生活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生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