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不僅賣口罩,還要賣醫療器械?格力進軍“高級”醫療設備 疫情期間超8萬家企業實現跨界“擁”醫

董明珠不僅賣口罩,還要賣醫療器械?格力進軍“高級”醫療設備 疫情期間超8萬家企業實現跨界“擁”醫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近年來,格力對跨界的熱衷,早已是眾所周知:賣車、賣手機、賣口罩……現在又要賣醫療設備。

近日,格力電器旗下成立醫療裝備公司——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20年4月8日,法定代表人為董明珠,註冊資本為1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醫療器械、實驗室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技術諮詢。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疫情期間,跨界“擁”醫的企業越來越多。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2月1日至4月15日有超過8萬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呼吸防護、額溫槍、防護服、醫療器械”等相關業務。

格力吹響進軍“高級”醫療設備的號角

其實,早在2月18日,格力電器便斥資2000萬元成立了醫療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

根據相關規定,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無菌橡膠檢查手套、無菌醫用檢查手套等均為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

2月25日,格力正式宣佈調整生產線,側重生產與防疫有關的產品,其中不僅包括雙向換氣新風空調、空氣淨化器,還有此前未生產過的體溫檢測儀、口罩生產設備、護目鏡等產品。3月9日,格力口罩在“董明珠的店”上線開售。

此後的3月18日,格力電器官方宣佈,能殺滅新冠病毒的格力空氣淨化器正式面世,售價1.2萬元,已在“董明珠的店”上線預約售賣。

這是格力用了近兩個月時間,在原有的可以殺病毒的空氣淨化器當中創造出的新技術產品。據介紹,在人流密集且相對封閉的空間環境中,該款空氣淨化器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氣溶膠傳播帶來的感染風險。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董明珠的店”發現,這個一度被網友視為收“智商稅”的產品共有A01和A02兩款,均處於店長推薦的位置。A01款適用場所為醫院、學校,A02款則適用於客廳、辦公室。兩款售價分別為12000元和12080元,均相當於普通空氣淨化器的6倍左右。

同時,在產品銷售頁面標有:“1小時有效殺滅99%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殺滅率高達99.99%”等字眼。根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6日,A01累計銷售1783臺,A02累計銷售252臺,均暫無評論。

在跨界醫療產品小試牛刀月餘之後,董明珠再度落下棋子。

4月8日,董明珠新成立了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其中,成都格力新鷺公司股東共有4個,分別是珠海格力電器、成都新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廣通汽車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其認繳額分別為75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

4月12日,格力電器公告修改公司章程,在公司經營範圍中增加了消毒器械、醫療器械和實驗室設備。

其實,早在3月17日,帶著“格健”口罩的董明珠在“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新方向”論壇上就曾發表了“10億砸進醫療產業”的宣言。如此看來,對於董明珠而言,口罩等抗疫用品只是試水的較為“初級”的防疫產品,那麼,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的註冊,將是董明珠進軍“高級”醫療設備的號角。

在此之前,董明珠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整個2月,格力基本沒有銷售額,較往年同期相比至少減少200億元。3月、4月乃至5月的情況都不一定有所好轉。這也意味著,復工後的格力生產線仍以原成本運營著,卻帶不來任何收益。

對格力來說,跨界“擁”醫是一次多贏的嘗試,不僅幫助解決大眾的物資需求,又收穫了流量。更要緊的是,這種轉產也緩解了格力的運營壓力。

兩個半月超8萬家企業實現跨界“擁”醫

不僅僅是格力,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2月1日至4月15日有超過8萬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呼吸防護、額溫槍、防護服”等相關防疫用品業務。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海爾、康佳、美的等家電公司,甚至比亞迪、上汽五菱等汽車廠商,富士康、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紛紛加入了跨界“擁”醫的行業當中。

顯然,跨界邁入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不過,醫療器械的進入門檻較高,不僅有技術門檻,還有生產和銷售的資質制約,主要就是為了保障產品質量。

即便是格力,董明珠在生產口罩時同樣表示,前期生產口罩時根本不賺錢,因為設備投入報廢了很多,包括在生產口罩過程中,需要反覆研究很多細節。

同時,全球疫情暴發後,防疫用品的市場需求暴增,走出國門的醫療物資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涉足醫療器械業務時間不長的跨界企業所生產的產品。

而就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企業因防疫用品質量問題被外方退貨、出口“翻車”的消息屢屢傳出。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13日召開發佈會,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表示,在口岸攔截非清單企業生產或者無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的醫療物資3300多萬件。

而就在同一天,商務部網站還曾發佈了關於停止北京啟迪區塊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愛寶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防疫用品出口的通報。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之前的主營業務並非防疫用品,而是以區塊鏈、耳機為主業,均是在最近兩個月內才變更了經營範圍,增加了醫療器械業務。

商務部的信息顯示,這兩家公司之所以被叫停防疫用品出口,是因為此前出口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被外方退貨,從而擾亂了防疫用品出口秩序,嚴重影響了國家形象。

早在3月3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便聯合發佈了一則公告,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如今,隨著防疫用品質量問題被外方退貨等事件的發生,中國防疫物資出口有望進一步收緊。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