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市場變遷折射發展新飛躍

夏邑:市場變遷折射發展新飛躍

2016年夏邑縣人民路建成地下商業街。本報記者 韓豐 攝

夏邑:市場變遷折射發展新飛躍

1986年夏邑縣人民路鞋幫市場。陳進 攝

“你好,你的快遞到了。”你是不是經常接到快遞小哥的送貨電話。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每一位夏邑人來說,都深切感受到市場的變化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實惠。”10月22日,夏邑縣工商局局長孫宇峰如是說。

過去的70年,夏邑縣的購物環境實現了由集貿市場、供銷社到百貨商店、超市,再到大型購物廣場和網購的大飛躍。人們的購物方式、理念也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都見證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改革春風喚醒市場經濟

夏邑縣人民路個體商戶市場、新華衚衕鞋幫市場、各鄉鎮物交會等集貿市場、百貨商店就是隨著改革的春風繁榮興起,商品供應從短缺到豐盈,實現了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根本性轉變,普通百姓有了物質消費選擇的自由。

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從溫飽向小康轉變,出現了消費多元化趨勢,零售商業從單一的集貿市場、百貨商店開始向超市、購物中心等形式發展。

夏邑縣人民商場、華聯超市、冰中紅量販相續建成,超市的出現讓老百姓的消費變得更加方便。這些大型商場紛紛佔領縣城的最佳位置,豐富的商品,優質的服務,極大地滿足顧客“一站式購物”的需求,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縫紉機、自行車、糧油、日用百貨、五金交電、副食品等,過去只能憑購物票才能消費的東西,已是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一站購物,一次購足”的消費理念滿足了百姓的追求心理。逛超市使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充實。超市已成為百姓購買日常用品的“主陣地”。

從商業綜合體到網上交易

2000年,集貿市場、百貨商店受到超市的衝擊,開始出現疲軟、萎縮現象,不得不尋找新出路,以求實現華麗轉身。作為擁有120萬人口的夏邑,當時還沒有一個綜合性、多功能商貿展示交易平臺,只有一些沿街店鋪,而且品類分散,這給消費者採購帶來很大不便。

2013年,中原國際商貿港看到了這一商機,強勢入駐夏邑。中原國際商貿港超大容量的停車場及優美的周邊環境等硬件設施使之成為豫東首個集批發零售、展示體驗、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多功能商貿展示交易平臺。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商業,商業的發展繁榮了經濟。夏邑,這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正吸引著國內外著名商業企業的目光,成為商家眼中發展的一片熱土。

國內外知名品牌不斷增多,更多現代、時尚、高端的大商場、大超市及城市綜合體不斷在夏邑出現,逐漸豐富市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