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老舊小區改造將注重社區治理“補短板”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王巖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日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在2019年改造基礎上,2020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專家認為,老舊小區改造已成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一個重要的政策著力點,此外,在“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社區治理”三重功能定位下,後續改造將更加註重補齊社區治理短板,發動居民參與探索構建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摸底調查,國內需要改造的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有30億平方米,潛在投資需求巨大。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不僅投資週期較短,而且還能通過補齊服務設施有效帶動居民消費。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為例,據記者瞭解,2015年-2018年,老舊小區改造財政投資約4.4億元,帶動各類投資共計約19.3億元,其中帶動專營單位等企業投資及居民個人投資1.4億元,帶動居民進行室內裝修、家電更換等投資2.9億元。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

針對疫情引起房地產行業投資下滑,專家認為可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方面形成投資著力點。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後期政策應注重加快城市補短板,圍繞老城更新、舊房改造以及健康性宜居環境建設,加快研究並制定相關規劃和計劃,研究並推出金融和財稅支持政策,以引導市場力量參與。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疫情也暴露出老舊小區在社區治理、物業服務等方面的諸多短板。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馮俊表示,物業管理服務缺失是老舊小區存在的最突出的共性問題,由於沒有專業機構參與,目前很多老舊小區由社區居委會代為負責提供物業管理服務。以北京為例,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子以公房為主,建築年限較長,由於企業改制、破產等原因,部分老舊小區已無管理主體,物業服務處於“失管”狀態。

專家認為,除了補齊硬件短板,還要探索改造機制,讓居民、市場主體參與,在改造的同時提升老舊小區社區治理水平,構建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

黃豔介紹,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個自下而上廣泛發動居民又同時做好基層治理工作的窗口。在去年各地改造實踐中,很多社區開展了“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把居民組織起來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此次抗擊疫情中,開展過相關活動的社區基本經受住了考驗,疫情防控整體有序到位。

馮俊指出,老舊小區改造被賦予了“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社區治理”三重功能定位,未來圍繞老舊小區改造,除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城市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外,社區治理功能也會在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的單元上被連接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