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治癒出院率居全國前列,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

4月17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全省最新疫情情況,重點介紹防控和救治工作進展。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參加發佈會。

廣東:治癒出院率居全國前列,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

17日0至12時,廣東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4月17日0-12時,廣東全省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出院2例。

截至4月17日12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577例,累計出院1477例。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0例,累計出院130例。

現有在院病例92例,其中輕型17例,普通型71例,重型3例,危重型1例。

外籍人員須在解除健康管理的第7天和第14天接受核酸檢測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劉冠賢表示,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態勢繼續鞏固。但從境外看,全球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廣東作為開放大省、口岸大省、華僑大省,防境外疫情輸入任務艱鉅。同時,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疫情高風險國家在粵人員、武漢返粵來粵人員等帶來一定的輸入和傳播風險,我省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廣東:治癒出院率居全國前列,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

他表示,廣東將防控境外輸入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擺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位置來抓,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切實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外籍人員入境措施。

全省上下一盤棋,把牢口岸檢疫、醫學隔離觀察點、社區排查、發熱門診、醫院救治等境外疫情防控“五道防線”,加強航空及陸路水路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四個關鍵環節”,不斷健全完善從“國門”到“家門”的防控措施。

二是全面做好在粵外籍人員疫情防控。

針對目前疫情形勢,我省深入開展疫情個案分析,查找薄弱環節和風險點,查漏補缺;對於追蹤到的任何可疑線索,分秒必爭,追蹤徹查到底。對疫情高風險國家在粵人員多次開展大排查,對排查到的人員開展健康管理和核酸檢測,對已解除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員,要求在解除管理的第7天和第14天,主動到定點醫院接受核酸檢測。

廣東省和廣州市聯動,成立工作專班,研判疫情傳播風險,分類管理、分類施策,確保防控工作更加精準、更加有效。

我省強化流行病學調查,組建由外事專業翻譯、公安和流調專業人員組成的隊伍開展現場調查,擴充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力量。開展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大排查大篩查,在廣州市已部署的16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點的基礎上,再增加重點場所核酸檢測流動站點,提高核酸檢測效率和覆蓋面。

繼續強化發熱門診、藥店、社區診所哨點監測作用,要求每日報告。開展對重點場所全覆蓋排查,通過大數據手段,加大涉重點場所人群追蹤力度,應查盡查,應檢盡檢。落實重點對象的健康監測,督促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加強對本校疫情高風險國家來粵學生的排查、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篩查工作,加強對交通運輸行業健康檢測和管理。

三是繼續做好武漢來粵人員健康管理。

進一步壓實用人單位防控主體責任和社區“三人小組”健康管理責任,強化武漢人員來粵前健康監測和管理,落實“三個一次”健康監測措施和“三個提醒”健康管理措施。我省要求對於到粵後未能提供核酸檢測報告的武漢人員,抵粵當天免費安排核酸檢測,確保武漢來粵人員核酸檢測能做到全覆蓋。對湖北健康碼紅碼、黃碼的武漢返粵人員,仍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同時建議抵粵7天后,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劉冠賢表示,為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我省將切實將防控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好祖國“南大門”。我省按照依法、科學、精準、有序的要求,對外國來粵人員實行一視同仁,同國人一樣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既是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對人民群眾包括在粵外籍人士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高度負責。“希望在粵的中外公民自覺遵守防控措施,積極配合健康管理,同時也請大家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個人防護,正確佩戴口罩,少聚集、少扎堆,做好場所通風。”

劉冠賢介紹,近日我省報告的病例絕大多數都是境外輸入及關聯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均是通過主動排查,在已管理的重點人群中發現的。病例來源清晰,與之相關的密切接觸者基本已追查到位並落實集中健康管理。

“病毒是我們共同的敵人,防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同舟共濟,維護好來之不易的防控局面,早日迴歸正常的工作、生活。” 劉冠賢呼籲。

廣東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治癒出院率居全國前列

劉冠賢通報了我省醫療救治工作情況。他表示,經過全省上下醫療衛生系統的共同努力,救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治癒出院率居全國前列。

在發揮廣東重症救治水平方面,截至4月16日,我省累計確診病例中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319例,佔比20.23%;有基礎疾病的患者399例,佔比25.3%。2月9日,全省當日在院收治重型患者101例,危重型患者40例,為單日最高記錄。因此,廣東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較大,但經過積極搶救,絕大部分患者脫離危險,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其中有1例同時使用氣管插管、ECMO和CRRT治療的危重型病例,經過40多天的全力救治,成功治癒出院。

在發揮廣東醫療高地優勢方面,我省始終堅持發揮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作用,以高水平醫院為核心力量,先後組織近500名專家建設臨床專家組、重症救治專家組、醫院感控專家組等多個專家組,覆蓋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科、中醫、院感防控等各專科領域。我省創新性建立了以呼吸、重症、腎臟、循環等專家組成的“高級生命器官支持小組”。專家組在“3+1”機制基礎上形成“五診”工作制,先後組建9個指導組31名專家,對全省21個地市進行指導;累計進行33次遠程會診,參與專家895人次,鍾南山院士參加9次;組織6所高水平醫院分別派出ICU、呼吸、心血管、腎臟病等95名專家對口指導8家定點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廣東的多項做法,如“專家巡診”“省級遠程會診”“高水平醫院對口支援”等成為廣東經驗。

廣東中醫藥參與救治比例達93.8%

劉冠賢介紹,在救治過程中,廣東始終堅持結合廣東地域和氣候特點,按照“三因制宜”原則,由名中醫和嶺南溫病專家領銜專家組,指導中醫藥救治工作。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基本做到了讓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

截至4月16日24時,廣東全省確診病例1577例,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1479例,佔93.8%。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中,治癒出院1404例,在院病例中症狀改善53例。

“廣東的做法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肯定,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簡報信息刊登介紹了廣東省中醫藥做法。”劉冠賢表示。


記者|尹蓁

編輯|任君飛

責編|黎曉心

攝影|伍健威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