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在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還沒開始琢磨和明朝掰掰腕子的時候,建州女真們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去狩獵和打漁,當然了,他們其實也會一點農耕,這一點其實是要優於漠北的那幫只會遊牧的蒙古人。此時的女真人更多的時候也是不太願意和漠北的蒙古以及關內的明軍爆發什麼衝突。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但作為塞外的漁獵民族,農耕的比重並不會超過狩獵與打漁,所以對於狩獵和打漁,女真人們需要建立起比較靠譜的制度來約束,否則問題就大了——想象一下要是沒有一個靠譜的章程,一到了打獵的時候,紛紛到處亂跑,要是單槍匹馬的遇到了熊瞎子,那不就是個死路嘛!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因此,女真人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章程——從各部族裡面抽出一些有名望的人作為每隊的首領,這些個有名望的人可以統領這些族人一起行動。這是一種很原始的統御方式,但是很有效,他們的章程很容易就讓狩獵的危險程度降低,並且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收穫獵物的數量。

這就是早期的牛錄製度,所謂牛錄就是大箭的意思。領頭的被稱為牛錄額真,就是箭主的意思。但是此時的所謂牛錄製非常的不靠譜,太簡單了,各部族的數量都不一樣,每次狩獵的時候牛錄們的人數都不一致,領頭的首領都只能靠著本部族和威望來聚攏人,多的牛錄有上千人,少的牛錄甚至只會有幾十個人。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到努爾哈赤準備搞事情的時候,就對這種粗糙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良與進化。在強有力的軍事支持的基礎上,強行要求所有的牛錄人數都是固定的,也不允許牛錄額真擁有對部族的足夠控制力,而是由汗王賜予和交與。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禁止私屬的舉措使得大量的部族首領感到不滿,但是在努爾哈赤的血腥打擊和大義滅親(連親弟弟都被幽禁至死)的行動威懾下,最後各種牛錄額真都選擇了屈服。

八旗軍制改良之後一牛錄規定為300人,5個牛錄是一甲喇,5個甲喇是一固山。而每個單位的首領,也相應的被稱為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和固山額真。前面也說了,額真的意思是“主”。而固山在漢語中的意思就是“旗”,所以固山額真意為旗主。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那麼,如果換算一下在中原王朝,這些個牛錄相當於中原王朝的什麼軍隊編制呢?我們可以從順治年間的事蹟進行推演,因為牛錄額真到了順治年間改了漢名:牛錄額真改稱佐領,甲喇額真改稱參領,固山額真稱為都統。

因此關於牛錄對應中原王朝的軍隊編制的問題,就可以變成作為佐領的軍銜對應到中原王朝的軍隊編制是什麼的問題。雍正朝曾將漢軍旗佐領在旗間調動——各旗參領下佐領基本固定。大致是:滿洲旗,每參領下16-19個佐領;蒙古旗,每參領下11-15個佐領。佐領一般正四品;下設正六品驍騎校1人;漢軍旗,每參領下8個佐領,也有9個佐領的,漢軍佐領一般正六品。

八旗中的牛錄、甲喇和固山,是什麼規模的編制,牛錄額真官居幾品

所以如果是滿洲八旗或者蒙古八旗的佐領,手下部隊的人數大致是在三四百左右,官銜則是正四品的武官,最差也是正六品的驍騎校;若是漢軍旗的佐領,手下的部隊大致上是一兩千的編制(因為滿洲八旗佐領多,漢軍旗佐領少,同等編制漢軍數量多),官銜普遍偏低,基本上就是正六品的品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