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下病毒猛於冠狀病毒

小時候,爸爸總是戴著那頂灰藍色的鴨舌帽,樣子相當古怪。我老想跳起來掀起它手一揚將它扔得老遠。

那種鴨舌帽並不像棉帽一樣保暖,所以並不是冬天戴的。我就想不通,天氣並不冷,為什麼要戴帽子?

可是爸爸偏偏要戴著這麼一頂帽子,像那個時代所有的男人一樣,戴上這麼一頂帽子,他們覺得挺時髦。

在那些戴著鴨舌帽的人看來,鴨舌帽代表了舊上海的文青形象,是知識分子的象徵物。難以想象,農民們會戴著一定鴨舌帽耕種田地。鴨舌帽帽頭所伸出的短短的前邊沿,能夠遮擋的陽光實在有限,比之草帽遮陽功能不如,卻因其做工更為精緻、材質更為高級而多了那麼一種作秀功能。鴨舌帽的功能,全都體現在文化之中,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作為一種裝飾品而存在的,並沒有什麼實用的功能。

有好長的一段時期,爸爸總是戴著那頂鴨舌帽。在我關於那段時期的印象中,爸爸就是那個戴著那頂灰藍色鴨舌帽的爸爸,並且時常一手摘下自己的帽子,另一手扒拉幾下子隨後頭皮屑紛飛的凌亂的頭髮。

然而,正是這一次的疫情,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戴帽子的行為。

疫期,個人行為的細枝末節,往往生死攸關!清華大學的奉公教授,就寫了一篇文章,嚴肅的提醒大家在疫期注意自己的鞋子,外出的時候,很可能沾染病毒回家。確實,當隨身之物成為病毒傳播媒介,而當事人卻不知不覺,是很危險的。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感覺戴帽子的習俗,很可能是來自於瘟疫期間。像我這種半月洗一次頭的人,出門真的很危險。當然我所謂危險,是指我成了危險人物:對自己不危險,對別人危險。畢竟我的對病毒抵抗力,是很強大的,很可能會成為那種沒有任何症狀的帶毒者。

如此,在疫期應鼓勵那些不喜歡戴帽子的人剃光頭。畢竟還是光頭方便,回家噴點酒精,或者白酒,頭上抹一抹,OK!

言歸正傳。

中國古代的帽子,依我的設想,應該是來自於巫文化的面具。巫文化是地球上各種不同文化的共同起源。在巫文化之中,不同的面具,示意著不同的權威等級。後來面具的佩戴方式,由頭前逐漸演變到頭上,不再遮擋帶有面具之人的面部,但卻處於同樣顯眼的位置。但是某些古代的文獻,卻似乎並不同意這種設想。如《玉篇》: “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我看,這話說的只是某一種帽子的起源。因為帽子的種類,實際是太多了!

如皮帽子,《後漢書•輿服志》:“上古衣毛而冒皮”,《釋名》:“冒,帽也。”《尚書大傳》: “成王問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 ‘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領者。’”

如表示成年的帽子,《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國語•晉語七》:「午之少也,婉以從令……其冠也,和安而好敬。」韋昭注:「冠,二十也。」唐韓愈《題李生壁》:「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還有表示身份的帽子,在漢朝就有十幾種之多。

當然,更有表示地位和級別的帽子,歷朝歷代,種類繁多,難以一一例舉。

古人將帽子稱呼為冠。所謂冠下病毒,我想,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應該明白,是什麼意思吧?

冠下病毒,在英文中,有其對應的單詞:meme!這個單詞,在英文世界,既是一個學術概念,也是一個越來越通俗、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的概念。

著名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創造了這個英文單詞,並對該詞作了詳細闡釋:

"我認為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最近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複製基因。它就在我們眼前,不過它還在幼年時代,還在它的原始湯裡笨拙地漂流。但它正在推動進化的進程,速度之快已為原來的基因所望塵莫及。這種新湯就是人類文化的湯。我們需要為這個新的複製基因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要能表達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單位或模仿單位的概念。‘mimeme'

(原意是模仿的意思)這個詞出自一個恰當的希臘詞詞根,但我希望有一個單音節的詞,聽上去有點象‘gene'。如果我把‘mimeme'這個詞縮短成為meme,切望我的古典派朋友們多加包涵。我們既可以認為meme與'memory'(記憶)有關,也可以認為與法語meme(同樣的)有關;如果這樣能使某些人感到一點慰藉的話,這個詞念起來應與'cream'合韻。"(1)

“正如基因通過精子或者卵子從一個個體轉移到另一個個體,從而在基因庫中進行繁殖一樣,meme通過廣義上可稱為模仿的過程,從一個大腦轉移到另一個大腦,從而在meme庫中進行繁殖。”(2)

“當你把一個有生命力的meme移植到我的心田上的時候,事實上你把我的大腦變成了這個meme的宿主,使之成為傳播這個meme的工具,就像病毒寄生於一個宿主細胞的遺傳機制一樣。”(3)

meme一詞已被收錄於《牛津英語詞典》:"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

自從1976年該詞出現以來,它就致力於刷新全世界的人們的世界觀,幾乎已經成為蘇珊.蘭格所謂的“grande idee”(“所有敏感而活躍的頭腦都轉向對這個觀念的探索和開發......”)。

可以這麼說,人類進化史,就是先進的meme不斷的取代落後meme的過程。然而,當一種落後的meme,長期的佔據了某一個群體的大多數頭腦,這樣一個群體,是極其可悲的。人類歷史所反覆證明的事實是:往往在這個群體的多數人看來,那些被先進meme感染的人,是需要被治癒和消滅掉的。於是乎,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歷史上那些被先進meme感染的少數人,他們要麼自我懷疑以致發瘋,要麼沉默,要麼被消滅。歷史上,有過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人類進步的結果,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變革的疊加的成果。每一個變革的時段,其前戲,總是漫長的;而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於是乎,在每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段中,有過無數的命定孤獨的人生!正所謂:“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注:

(1) 中信出版集團,[英]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40週年增訂版》(The Extended Selfish Gene)盧允中 等譯221頁

(2) 中信出版集團,[英]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40週年增訂版》(The Extended Selfish Gene)盧允中 等譯222頁

(3) 中信出版集團,[英]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40週年增訂版》(The Extended Selfish Gene)盧允中 等譯222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