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市場的歷史興起與現代轉化

摘 要:批發市場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實現我國批發市場的現代轉化,需要推動批發市場經營管理的現代轉化,促進批發市場依法管理、依法監督的現代轉化,加大批發市場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批發市場防控安全事故風險的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批發市場是向再銷售者、機構和家庭用戶銷售商品和服務的商業市場,特別是農產品批發市場是關係廣大市民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的民生實事,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批發市場。因此,梳理批發市場的興起與發展,採取有力的、科學的措施和方法,加強批發市場的現代化管理,是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我國批發市場在經歷萌芽、興起、繁榮發展後,相伴而來的各種問題日漸凸顯,亟待完成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

改革開放後,我國商業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統購統銷的流通體系中解放出來,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批發市場應運而生於四種主要方式:一是在原有農貿市場或集貿市場的基礎上,農民或個體自發興辦而成;二是在原有物資、商品、生產資料等供銷流通部門的購銷中心或場所的基礎上改造而來;三是政府以及工商管理部門等因勢利導,建設而起;四是企業因勢而動,新建而生。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批發市場經歷過一個迅速興起和高速發展的時期,一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20世紀80年代末期,為應對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國家提出“菜籃子”工程,全國迎來了一波建設批發市場的熱潮,產地批發市場蓬勃發展,銷地批發市場逐漸興盛,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中城市銷地批發市場的發展尤為突出,產銷地批發市場規模並行擴充。從21世紀開始,以批發市場為中樞的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形成,批發市場的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升級基礎設施、優化市場結構,完善市場功能、加快產品革新,推進集團化、連鎖化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批發市場進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階段。據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2018年,全國綜合批發市場成交額達22090.37億元,專業批發市場成交額達73232.85億元,農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達17308.66億元。總體呈現出東部地區數量多、規模大、發展快,西部地區數量少、規模小、發展慢等區域格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批發市場有如下演變規律和發展趨勢:其一,批發市場在經歷萌芽、興起、繁榮發展至高峰後,呈現逐漸衰落的態勢;其二,產地批發市場日益減少,銷地批發市場穩中有升;其三,傳統批發市場的發展受到超市、專賣店、電商等現代商業模式的擠壓和衝擊,傳統批發業受到直銷、代理、分銷等模式的競爭和挑戰;其四,以現貨、現金和現實交易為主要運行方式演變為虛擬交易模式;其五,批發市場的功能由產品集散、輔助流通向重點完善市場信息化、質量安全監管等現代物流功能演化;其六,批發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

我國批發市場的發展促進了商品流通、供需調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降低了微觀經濟主體的交易成本

有利於商品流通。我國產地市場、銷地市場、區域中轉(集散)地市場相互銜接,生活用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協調配置,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優勢互補,大中小市場階梯分佈,組成了遍及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網絡,承載著商品展示和集散、價格發現和形成、信息反饋和傳遞、交易結算、採購配送、技術研發、國內外貿易等諸多且較全的功能,形成全國商品大市場、大流通、大規模的基本格局,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流通組織形式,發揮著促進商品流通的巨大作用。

有利於調節供需、社會穩定。批發主體將信息反饋和傳遞視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商品合理流通的集散功能和商品需求信息的傳遞功能,能夠促進上游生產結構和下游零售結構的有效調整,進而有利於調節市場供需,從需求側的角度保證了城鎮居民的食品等需求,實現市場均衡。比如,批發價格成為指導各集貿市場零售、批發商採購價格,以及生產者生產計劃決策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在應對全國性大規模突發事件上,批發市場發揮著一定程度的應急作用,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生產需求,以維護社會穩定,且這種調節、維穩作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有利於推動產業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批發市場與農副業、小商品製造業、運輸服務業等互動來吸納就業,體現了批發市場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活力,特別是規模較大的批發市場,比如義烏小商品交易市場。批發市場已成為推動地區、行業、產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交易商品涵蓋了米麵糧油、瓜果蔬菜、肉蛋水產等農副產品,衣褲鞋帽、家用品具、日用百貨等生活消費品,以及原材燃料、器表設備、工具零件等生產資料,構成了我國商品流通的基本架構,溝通了城鄉、銜接了產銷、促進了流通、調節了供需,一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批發市場促進了外貿主體、出口市場、出口產品等多元化發展,有利於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有利於勞動者就業。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批發市場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解決了勞動市場的就業問題。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貨品供應、分揀、配送、售後等環節存在大量勞動力需求,且入駐的門檻要遠低於都市商圈的百貨商場,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當前,我國交易額超過億元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為包含上下游在內的農業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提供了數百萬工作崗位,如果算上那些年度交易額不足億元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則至少有上億人口直接或間接獲益於農產品批發市場帶來的工作機遇,為農業人口的就業與社會的繁榮穩定帶來諸多益處。

有利於降低微觀經濟主體的交易成本。通過在生產比較集中的產地批發市場實現“買本地、賣全國”,通過在消費量較大的地區建立起來的銷售地批發市場實現“買全國、賣本地”,通過一般由產地批發市場發展而來的區域中轉地市場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微觀經濟主體的交易成本,特別是對於具有特色、區位、交通、品牌、信息、集群優勢的區域中轉地市場尤其如此。

一些批發市場存在流通環節溢價、配套法律不足、缺少統一規範、從業者素質不高、安全事故風險高等問題

一些批發市場之所以落得髒、亂、混、差的不良口碑,主要是因為:其一,批發市場在興起和發展早期存在定位和規劃缺陷,而今又缺乏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和基礎設施升級;其二,經營主體以盈利為單一的行為導向,批發企業偏向於為追求低價而不夠重視質量,市場經營者偏向於為追求“攤位費”收入而不夠重視產品安全和來源;其三,政府批發市場的監管或存在阻礙,或力度不夠,或盲點和漏洞較多,或監管難度大,而更多的是依靠其本身的監管制度;其四,批發市場中缺乏專職批發商,導致大量非專職批發交易,多頭分散的批發經營使得無法通過批發交易的集約化來節約流通費用,造成流通效率的低下,交易費用的增加;其五,一些地區在批發市場決策上失誤,造成批發市場重複建設,不利於區域分工和協調發展,造成社會公共資源浪費。久而久之,批發市場必然陷入惡性競爭、混亂經營的狀態,對消費者而言消費體驗較差、精神享受欠佳,達不到消費預期。

流通環節溢價。對於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言,雖然其社會公益性和商業盈利性之間並不會發生嚴重背離與衝突,但依舊存在不協調,這種不協調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中往往削弱了其正面的經濟外部性,儘管農產品批發市場擁有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和分揀配送功能,但信息的滯後性和不對稱性以及中間環節流通的複雜性反而增加了農產品的溢價程度。比如有記者曾經調查過海南省蔬菜到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販售的價格形成機制,發現由於商販要向批發市場繳納高昂的管理費、入場費和雜費,導致部分蔬菜在批發市場的批發價反而比產地零售價高出80%,而菜農和運輸業者基本無利可圖甚至虧本,導致這種溢價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公益性與商業盈利性在博弈過程中形成的價格扭曲,它不僅降低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農業產業鏈條上從業者的積極性。

配套法律不足。由於迄今為止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法律來規範農產品批發市場,而1994年由內貿部頒佈的《批發市場管理辦法》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農產品流通的發展趨勢,因此在法律保障、市場交易行為、產品質量監管方面缺少制度性發展基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營管理存在諸多疏漏。以農產品質量的檢測為例,當前我國針對農產品質量的檢測主要依靠人工抽檢手段,其可信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缺少與農產品批發市場日常運營管理相銜接的配套法律措施,因此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容易出現監管死角,導致產品標識碼、產地證明書等文件造假現象的頻發,這需要用健全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

缺少統一規劃。由於缺乏統一規劃,部署無序,國內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資源浪費、重複建設的問題。一方面,在東部發達地區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已經接近飽和或呈現過飽和狀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複建設問題,甚至導致“有場無市”的現象,部分批發市場之間為了拉攏菜農入駐產生了惡性競爭,直接衝擊了當地的農產品供應體系。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則依然缺少農產品批發市場,有的縣級市甚至完全沒有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與縣級市在農業產業鏈中的行業位置不符,也與農產品的實際流通需求不相匹配。

從業者素質不高。調查顯示,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人員及商販群體中專科以下學歷者佔較高比例,儘管近些年來,國家在高等教育和成人繼續教育上加大投入,但依然難以在不到10年內就完全扭轉農產品批發市場從業者教育程度不高的局面。一方面,由於缺少專門針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職業資格准入及上崗培訓,這導致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基本無緣農產品批發市場,並進一步阻礙了市場的信息化及數字化改造升級。另一方面,專業素質較差的從業者對提升市場品牌含金量、優化市場口碑等方面毫無裨益,甚至造成負面影響。

安全事故風險高。農副產品是人們生活、生產必不可少的,如果農產品批發市場安全監管不嚴,質量監管不夠,那麼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危害的幾率就會變大。特別是批發市場固有的集群效應,使得大規模的人、物聚集在一定區域內相互作用,且隨著人員的流動和商品的流通,又會與外界人、物發生相互作用而產生連鎖反應。我國農產品生產存在結構性矛盾,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和主流形式,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產品是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的,一旦發生流行性病毒傳染等突發事件,如果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其傳播之廣、影響之大難以預料。此外,批發市場信息化管理水平滯後,對食品安全重視不夠,溯源機制和市場應急管理體制不健全,遇到突發情況,給人們帶來的弊端是較大且深的。

批發市場的現代轉化,需要完善批發市場運營管理,推進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強化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促進批發市場的綠色發展

改善批發市場衛生環境,實現批發市場循環生態系統的現代轉化。以日本為例,日本一家名為Vegeloop的公司利用自行開發的生鮮垃圾處理機,可以將因為旱澇等原因導致腐爛變質的“廢棄蔬菜”等變成有機肥料銷售,實現廢棄物再生循環。目前該公司已與多家日本農產品批發市場合作,用這種方法處理了13億噸的生鮮垃圾,並將部分利潤捐給遭遇災害減產的菜農。Vegeloop公司的方法改變了傳統填埋式處理市場廢棄物的方式。因此,結合我國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應在批發市場內部和批發市場之間構建大小兩個循環生態系統,應配置一定數量的市場廢棄物專門處理設施,改進批發市場的生產銷售循環鏈,從而減少處置市場廢棄物給市場衛生條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優化資源利用的同時可以有效改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髒、亂、混、差環境。

規範收費標準,實現批發市場向現代經營轉化。以美國馬里蘭州食品中心為例,該中心下轄馬里蘭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馬里蘭海產品批發市場,馬里蘭州食品中心的管理機構是一家獨立公司,公司負責人由州長直接任命,食品中心需要向政府繳納租賃土地的租金,但不用繳稅,而入駐的批發商也可以根據自身營業情況向政府納稅,而不會產生繁雜的各類費用。因此,結合我國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應健全完善批發市場的收費標準清單,釐清收費條目與門檻,儘可能精簡那些灰色、非經營性的不規範收費,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可以適時減免批發商的部分稅費,保護入駐批發商的利益和積極性,杜絕產品流通環節產生的不合理溢價。

完善批發市場運營管理法案,填補法律空白,實現依法管理、依法監督批發市場的現代轉化。以韓國為例,為適應國內農產品流通環境的變化,韓國國會曾經6次對《關於農水產品流通及其價格安定的法律》進行修訂,而日本也早已頒佈《批發市場法》,這些法律的存在規範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營機制,堵塞了法律漏洞和監管死角。因此,結合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並通過全國批發市場運營管理法案,規範批發市場人員流動、物流運輸、收費繳稅、檢疫檢測、廢棄物處置、市場監管等諸多方面,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完善批發市場的考核指標體系構建,經濟社會評價體系指標構建以及激勵機制建設。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統一興建批發市場,避免“濫建”和“漏建”,實現批發市場向現代規劃轉化。以日本實行的《批發市場法》為例,該法案對各地批發市場興建的數量有嚴格規定和審批程序。因此,結合我國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應對批發市場興建前的調研評估環節增強法律約束和審批流程,本著依法辦事、客觀事實的原則對批發市場的興建進行科學客觀的調研評估和法律詮釋,對於那些不滿足建設條件的訴求應予以駁回,而對那些有必要興建的批發市場在區位選擇、物流搭配、人員調動、產品引進上也要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避免重複興建和資源浪費。

注重人才培訓,提高從業者素質和促進就業,實現批發市場人員素質的現代轉化。以日本的農業協同工會為例,日本農協在1972年專門設立了農技中心,國家、地方和基層三級農協往往聯合起來對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廉價或免費的公益性教育培訓,並設立各類技能等級與職業資格,大大提升了農業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因此,結合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相關管理部門應該與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積極合作,在全國各地進行不同的線上線下培訓,並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技能標準或職業資格培訓體系,以各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的從業者為培訓對象,每年定期開展公益性的教育培訓,特別是傳授一些現代化的農業技術知識,拓寬從業人員的眼界與知識面,從而提升農產品批發市場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構建智慧市場,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批發市場向綠色發展轉化。加強批發市場新老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新基建建設;建設數字批發市場,建立城郊批發超市,發展家庭式一攬子購物、整合配送等業務。積極引導批發市場向現代網上購物中心轉化,與民營電商形成優勢互補;引導批發市場向現代展銷中心轉化,展銷名、優、特、低產品。加強批發市場應急體系建設,可追溯體系建設,以增強批發市場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建立完整的批發市場流通網絡信息系統,包括商品來源、庫存、流通、去向信息,市場主體交易信息,以及應急措施等數據庫。

發揮政府職能,調節批發市場供需水平,提高防控安全事故風險的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政府要發揮批發市場調節作用,扛穩米袋子、拎緊菜籃子、端好肉盤子、抱住料箱子,從而全面保障民生。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積極協同批發市場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藉助現代科技,防範病毒、瘟疫等安全事件發生。

作者:李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

來源:人民論壇. 2020年28期 第60-63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