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英國脫歐已從一個“事故”變成了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了。

隨著首相的下臺,談判的一再延期,其背後都是各種力量的博弈,誰能堅持?誰能勝出?

那麼我們從歷史的演變來看看英國從“戀愛”到“分手”的過程。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一、歐盟成立的背景

二次大戰後,由於國際關係新格局的形成,被戰爭削弱的歐洲國家擔心蘇聯威脅,不得不依賴美國的保護,這又導致了西歐與美國之間的政治的不平等,經濟上受約束,他們也認識到單靠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與美蘇相抗衡,開始走聯合自保與自強的道路。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戰後歐洲國家生產力開始提高,這時經濟協作範圍也開始更加地廣闊,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大大加強,出現了許多大型的跨國公司,這就使西歐經濟聯繫變得更加密切,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超出一國範圍的國際機構進行協調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係。

美國戰後初期的對歐政策,主要是指戰後初期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歐的聯合。美國在推行馬歇爾計劃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條件,要求西歐各國聯合起來向美國提出一個總的援助計劃,並且要求承諾減少關稅和貿易壁壘,政治上允許西德加入北約,在大西洋內部解決了重新武裝德國的問題,這就緩解了法國對重新武裝德國的恐懼感,使法德之間的關係緩和下來 ,有意無意的加速了歐洲的聯合。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馬歇爾計劃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R.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1951年4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6國外長在意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羅馬條約》 沒有規定期限和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國家加入這一條約的條文,這是開放性的條約,這也說明西歐六國把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的基礎和起點。1965 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 。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共體。1992年12月召開的歐共體愛丁堡首相會議決定,從1993年起開始與奧地利、瑞典、芬蘭並稍後與挪威就其加入歐共體的問題進行正式談判。1993年10月29日,歐共體布魯塞爾特別首腦會議計劃於1994年3月1日前結束談判,以使4國得以於1995年1月1日加入歐共體。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1957年羅馬條約

而1991 年 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裡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 ,馬約於 1993 年 11 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1991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歐盟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經濟集團,它不但是經濟實體,也是政治實體,是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織,合作內容囊括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二、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

英國加入歐共體,1958年"西歐共同市場"成立之時,英國依然在執行依附和追隨美國的政策。但是為了與共同市場相抗衡,1960年1月,英國聯合瑞典、丹麥、挪威、瑞士、奧地利與葡萄牙組成一個七國"小自由貿易區"(即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晚期後,由於英國實力的進一步下降,英聯邦及英、美特殊關係作為英國外交戰略基石變得越來越脆弱,英國已根本不可能再把全球作為其外交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意識到,英國的外交出路只能是面向歐洲,除此別無選擇。1961年8月-1963年1月,英國第一次申請加入歐共體。由於英國仍不肯從根本上放棄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而法國又擔心英國進來會起"特洛伊木馬"的作用,因而遭到了否決。1967年5月,英國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同年11月,法國總統戴高樂表示鑑於英國還未放棄追隨美國的立場,因此不能恢復談判。在12月召開的共同市場部長理事會上,法國再次拒絕了英國的申請。到70年代初,東西方關係出現了深刻的變化,美、蘇戰略均勢形成,美歐矛盾加劇,美、蘇攻守態勢衍變及全球緩和勢力拉開了,這一切加快了歐洲聯合的步伐。與此同時,1970年6月,英國保守黨成員愛德華·希思出任首相。鑑於當時英國經濟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搖搖欲墜,國際性美元危機又使得英鎊收支不平衡問題更趨嚴重,而此時,英國已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尋求美國的支持。為此,希思調整了英國的外交政策。降低了英聯邦的重要性,宣佈英美特殊關係已為"自然關係"所取代,開始推行面向西歐、以西歐為重點的新外交政策,而且反覆表示英國願意同其他西歐國家一起建立"歐洲人的歐洲"。這時,共同體表示同意與英國恢復談判。談判於1970年6月開始,經過談判,最後英國同意放棄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的"帝國特惠制"和英鎊的儲備貨幣單位。法國出於加強西歐合作和統一的願望,再加上戴高樂在1969年4月25日公民投票失敗後而退出政壇,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問題上作了一定的讓步。1971年6月23日西歐國家達成協議,同意英國、丹麥、愛爾蘭加入共同市場。1972年1月22日,在布魯塞爾簽訂條約,接受了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1973年1月1日,英國正式成為歐共體的成員國。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三、英國又為什麼脫歐?

英國長期對內陸保持著優越感,對歐洲一體化若即若離。英國的戰略是把自己視為歐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國。雖然逐漸衰弱,優越感依舊強烈,每遇挫折或危機,英國便將問題歸於歐共體或歐盟。這一次,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也撕裂了英國與歐陸的嫌隙。
  英國上交歐盟的費用的方面,雙方有較大分歧。英國在歐盟繳納高昂會費,但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這也是英國執意要脫歐的原因。英國每週付給歐盟的金額在1.63億英鎊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國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擔的歐盟會員費大約為130英鎊。更令英國人不悅的是,金融危機後,一些歐元區國家降低了貢獻額,導致英國貢獻比例大幅升高。歐盟應對歐債危機的舉措讓英國人覺得拿著英國納稅人的錢去救那些“問題國家”。


  歐盟法律限制太多。歐盟法院上至英國驅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價都要管轄。英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53% 源自歐盟,而英國人對阻止歐盟糟糕的立法幾乎無能為力。龐大的歐盟管制體系限制了英國和其他國家如中國、印度、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及英國行業發展。
  歐盟東擴以來,英國淨移民數量持續增長。2015年英國淨移民人數增至33.3萬,其中來自歐盟國家的移民人數為18.4萬,創最高紀錄。經濟蕭條下,移民被認為是擠佔福利、住房、醫療和教育資源的“罪魁禍首”。

歐洲正在面臨難民危機,英國對歐盟的難民政策不滿,這是英國民眾支持脫歐的直接原因。去年歐洲闖入數百萬難民,130萬移民申請在英國避難,其中363000來自敘利亞。接納這些難民不僅會拖累經濟發展,還會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正是由於大批難民的湧入給英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佔了工作崗位、犯罪活動增加等。所以脫歐的支持者希望通過脫歐而減少接收難民。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難民危機

英國脫歐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錯估了形勢,並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與脫歐公投掛購,豪賭公投結果不會脫歐。但最終支持脫歐者卻佔了微弱優勢,卡梅倫弄巧成拙。

四、英國脫歐為什麼如此艱難?

2015年5月28日,英國政府向下議院提交併公佈了有關"脫歐公投"的議案,同意脫歐51.9%,共1570萬人。至此之後英國脫歐開始艱難行走。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英國脫歐勢必會帶來本國經濟下滑的連鎖反應。經濟問題始終是英國反對脫歐的政府官員最大的理由。長期的經濟政策共享,英國與歐盟的經濟融合已經非常深,彼此之間已經形成了非常龐大的產業鏈,盤根錯節,錯綜複雜,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對英國經濟的衝擊非常大。

而對於英國脫歐的另一“當事人”歐盟的衝擊並沒有那麼強烈,這也是為什麼歐盟對於英國脫歐這事始終保持“局外人”、“冷眼旁觀”的態度。但歐盟也不會讓英國輕易脫歐,畢竟歐盟現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眾多成員國的政治聯盟組織,他們在朝著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發展壯大,如果輕易讓英國脫歐,那麼其他成員國勢必會效仿英國,說不準哪天,大家紛紛脫歐,歐盟的法律法規便形同虛設淪為一紙空文,這一後果非常嚴重;另一方面,雖然脫歐對於英國的衝擊更大,但歐盟也會有損失,這也是歐盟不想承擔的。因此,歐盟雖然對英國脫歐這件事上並沒有太大的反對意見,但也在方方面面向英國施加壓力。

其實,歐盟心知肚明,英國脫歐勢在必行,因此始終願意和英國政府坐在談判桌上,商討“協議脫歐”的事宜,甚至同意英國一再因內部原因提出的延期脫歐的要求。

還有就是英國內部圍繞脫歐問題的爭論仍未結束,爭論的焦點在很大程度上依舊停留在脫歐的“軟”與“硬”兩種方式上,而不是如何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更多利益。(硬脫歐是打算完全脫離歐洲關稅同盟和歐盟單一市場,在政治和經濟上完全與歐盟脫離;而軟脫歐是讓英國繼續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和歐盟單一市場中,在政治上脫離歐盟,但在經濟上與歐洲保持同步)。自英國和歐盟雙方主要談判人選揭曉以來,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泰晤士報》認為英國受國內政治內鬥的牽制,無法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付歐盟上。

英國脫歐艱難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其實就是經濟利益(短期利益)與政治利益(長期利益)的博弈。

英國脫歐已成“鬧劇”,為何如此艱難?

五、“脫歐”對英國的影響

1、支持脫歐者認為,與歐盟劃清界限將使英國民眾得到好處

(1)控制移民。移民在美國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英國選民來說同樣重要,尤其是考慮到歐洲的移民危機。英國很多居民擔心,不斷湧入該國的歐盟移民將擠佔普通民眾的就業機會,稀釋教育和醫療資源,推升英國住房價格,導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而有調查顯示脫歐成功之後,預計會有高達20萬的在倫敦工作的歐洲人將離開英國,這有可能很大程度上舒緩了英國的,尤其是倫敦的住房壓力,天價的房價也有可能降低。

(2)更低的價格。英國分析人士認為,歐盟相當於一個海關,其旨在保護這裡的農業和製造業。它通過給農民補貼和設置捕魚的配額實施保護。國際市場相比,歐盟導致這裡的人需要付更多的錢買這些東西。一旦英國脫歐,人們會面臨便宜的食品價格,他們只需要支付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相同的價格。

(3)自主權:歐盟“剝奪”了英國的立法,在國際貿易上也沒有自主權,英國國會在歐盟協約下也變得軟弱無力,如果英國能脫離歐盟,英國可以恢復作為自治國家的地位和英國的民主,並在貿易協商上更加主動。

2、反對脫歐者認為,一旦脫歐,將給英國人帶來更大損失。

(1)物價的變化。英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失去歐盟這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後,英國在2030年以前全國收入將減少大約30%,這部分損失可能通過上調物價等手段彌補。

(2)就業可能縮減。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的一年時間裡,有17.2萬歐盟居民淨流入英國,佔比高達53.3%,歐盟移民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移民流入一定程度緩解了英國的老齡化問題,而且歐盟移民平均學歷高於本地人,通過納稅等對財政淨貢獻超過福利索取的34%。所以脫歐限制移民可能並不利於英國經濟的長期增長。

(3)申根簽證。26個申根成員國只要獲得任何一個申根成員國派發的簽證,其他各國均有效。一旦英國脫歐,歐盟各國與英國的關係可能會變得很尷尬。在英國留學的學生用一張簽證周遊這些國家的便利性可能也會受到威脅。

(4)英國脫歐公投還有衍生後果。最嚴重的,比如引發再一次有關蘇格蘭獨立的全民公決。這或許意味著,蘇格蘭可能真的要離開英國。

(5)英國是歐洲的金融中心,金融市場討厭不可捉摸的動盪,這次脫歐公投已經對歐洲金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6)對歐盟最大的打擊是一體化進程及其信念。脫歐公投大大助長了歐洲激進的反歐勢頭。瑞典最近民調顯示,有半數國民認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則瑞典也應該追隨其退出。法國極右翼主張退出歐盟。歐洲一體化正面臨反歐勢力的新一輪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