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預計一季度淨利潤縮水

近日,比亞迪正式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000萬元—15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99%—93.33%。疫情衝擊與補貼退坡之下,比亞迪一季度表現引發熱議,淨利潤縮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降,燃油車市場表現良好,刀片電池成功“亮劍”,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分拆擬上市——冰點與亮點共存。

新能源汽車降溫顯著

新冠疫情對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造成衝擊,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1.4萬輛,同比降幅56.4%,而比亞迪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22192輛,儘管市佔比約19%的數字仍然可觀,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69.67%,降幅超全國水平較多。

比亞迪燃油車卻一改尷尬地位成為一季度業績的拯救者。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燃油車銷量39081輛,同比僅下降11.99%,同期國內銷量同比降幅達42.4%。按銷量變動幅度計算,比亞迪燃油車一季度表現遠超國內行業水平。比亞迪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傳統燃油車方面,隨著宋Pro的持續熱銷,燃油車銷量下滑壓力得到一定緩解。

疫情並不是新能源汽車業務降溫的唯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和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2017年—2019年比亞迪的淨利潤分別為40.7億元、27.8億元和16.1億元,淨利潤逐年下滑,而比亞迪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收到政府補貼12.7億元與20.7億元,補貼對比亞迪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從去年7月新能源補貼正式退坡開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連續9個月銷量同比下滑,且趨勢愈發明顯。為了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家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具體細則還待落實,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對新能源汽車銷售回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拋開疫情的影響不談,補貼紅利褪色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表現稍有些吃力。2019年,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36.75萬輛,力壓比亞迪的22.95萬輛奪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在國內市場,特斯拉的增長也十分強勢,中國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3在3月實現銷量10160輛,環比增長160.51%,超過第二名比亞迪全新秦EV新能源車5049輛。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激烈,要想在特斯拉的蠶食下守住領地,新車型設計、技術創新、成本控制等方向都需要發力。

技術“變現”有的放矢

從充電電池製造商到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電池技術蓄力已久。今年3月底,比亞迪發佈了“刀片電池”,作為比亞迪開發的最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的能量密度比傳統鐵電池提升了50%,成本下降30%,在滿足高續航里程的同時,熱穩定性比三元鋰電池更叫人放心,這一技術突破戳中了新能源汽車自燃安全問題的痛點。刀片電池的技術突破能否使磷酸鐵鋰電池戰勝三元鋰電池重奪電動車中的主導地位,現在難以斷言,但刀片電池背後透露出的創新實力和戰略規劃有目共睹。

3月16日,比亞迪宣佈成立5家以“弗迪”命名的全資子公司:弗迪電池、弗迪動力、弗迪模具、弗迪科技、弗迪視覺。官方說法是,拆分零部件業務、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刀片電池就是弗迪電池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而早在2018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傳福曾透露:2022年前,旗下電池業務獨立上市。

4月14日,比亞迪發佈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完成內部重組並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獨立上市。至此,比亞迪對外開放戰略邁出關鍵步伐。除了整車品牌,比亞迪更志在成為中性的“新能源汽車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從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適應市場靈活轉變,到技術“變現”市場化注入新活力,變化中的比亞迪值得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南方日報記者 魏泓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