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話易安詞

宋朝是個文壇鼎盛的時代,人才濟濟,才子如過江之鯽。萬千氣象,天高水長,簪花少年郎,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獨屬於那個時代的瀟灑和浪漫。

提起宋代的文人詩作,熟悉詩詞歌賦的同學自會想起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清雋悠遠,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灑脫暢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蕭瑟悵惘,還有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恣意瀟灑……這些詩文著作,或辭藻華美,或清麗婉約,或直抒胸臆,或愁腸百轉。

在這片詩詞文章的瀚海之中,我們無法忘懷的,自還有一顆閃爍著別樣光芒的明珠—易安詞。


小話易安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是情竇初開時的少女情懷,彷彿一位神色嬌羞、桃腮帶暈的少女就在眼前浮現。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有懷。月移花影約重來。”更是將等待心上人的閨閣女兒情描繪得惟妙惟肖、一詠三嘆。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則更像是久久分隔兩地的夫妻,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即將歸來的殷切期盼。

或許是從少女到少婦的身份轉變,易安的詞,從內容到風格,也悄然發生著漸變。

更不用談“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思難解,“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悽清孤寂了。

然而縱是女流,生在那樣一個時代,所思所想若只侷限於個人情思、小情小愛,詞作雖文筆清麗,意境悠遠,給人無限遐想,卻也不至於讓她被稱作“千古第一才女”,我認為,她的詩詞作品區別於同時代乃至其他時代的女詩人、詞人流芳後世,更能被人熟知和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她的詞作內容廣泛,既有女子閨閣生活又有詠物言志還有體現家國情懷的,更符合當今社會審美取向,同時代的朱淑真其詞作文采意境或許並不遜於易安詞,但詩文很多被父母焚燬流傳下來的不多且大都是講女子閨怨的,影射自己的不幸婚姻,內容較為限制。

二是她在亂世中一直保持著不屈的品質,雖為女流卻並未因人生變故而隨波逐流自暴自棄,風評比起很多其他才女要好很多。魚幼薇也有才,十歲便能出口成詩,辭藻華麗遣詞造句無不講究,然而風評太差,因婚姻不幸自暴自棄甚至以身試法葬送了一生。隨波逐流、自暴自棄之人,是寫不出“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這樣豪氣不遜男兒、愛國情懷躍然紙上的詩文的。

三是她是完完全全憑藉才華流芳後世,而非感情軼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她是靠作品出名而非私人感情生活和八卦。提起李清照,首先想起的是她的作品,而非她的丈夫趙明誠。薛濤詩也寫得好,但許多人每每提起她,最先想到的是和元稹的風流韻事。

四是時代造就人才,到唐宋時期,詩文發展趨於成熟階段,字數、格律、韻腳、表現手法逐漸成熟,文壇也進入鼎盛時期。唐宋以前人才也多,但出名的大都不是其詩文作品,漢末、魏晉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但提到詩作,大多數人也無非只能想到三曹、陶淵明等為數不多的人物。拿李清照和更早的蔡文姬、謝道韞比,本就是不公平的。

最後獻上我很喜歡的易安的詠物詞—《鷓鴣天·桂花》,祝各位讀者生活愉快!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留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