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遠的遠方,會在身旁

不管多遠的遠方,會在身旁

週六出行看望老師,一位年過古稀的教授,始終與時俱進、嚴於律己、循循善誘。老師身上可貴的精神,在讀研期間對自己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看到了勇於接受改變的人生狀態,明確了選擇的重要意義,換道了前行的方向。此次探望拜訪,時隔一季之久,再次聽到熟悉的教導和指引,喚起了讀書期間,跟著老師學習、做項目的那段難忘時光。

一時衝動完成一件事很簡單,但是一生一世不忘初心始終堅持做對的事情,著實是很值得欽佩和學習的。老師精神會成為人生旅程中重要的啟明燈,在覺得很難、想放棄之際,或許回想起老師娓娓道出的所經歷跨越的那段新中國成立、起步階段的千辛萬苦;老師在身旁給予的全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在當下幸福生活的我們,方法總比難題多,反而更多需要勇敢闖、積極愛。

交流總能碰撞出不一樣的想法,無關對錯好壞,打開新的思路,帶著新的收穫和見解,辭別老師,踏上返程之路。雖烏雲密佈和小雨淅瀝,但是清爽的空氣和沿途的風景卻煥然一新。

一改之前莽莽撞撞的做事習慣,按照計劃清單,9點開始聽讀近期的在看書籍,卻不知何時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再次睜眼已過11點。慌神之間回想一日行程,並未有特別勞累的事情發生,卻為何直接轉頭便入睡了?

一探究竟,或許兩個多小時來回車程為疲憊主要緣由。

首先,在坐車出行的過程中,為了維持自身隨車平穩行進,需要對抗身體慣性,持續消耗能量。比如一杯水會隨車速來回晃動,然而我們會基本保持不變。這是因為身體肌肉在持續交替收縮、舒張,雖然我們無法直接感受到肌肉工作的過程,但是大腦的條件反射在不斷工作,將我們要傾斜的身體扶正。

其次,應對間歇性加速、減速、停車、啟動的突然變化,會增加我們心臟的負荷,導致血液流速不均勻,而身體為了保證血液的正常流動,進一步增大能量消耗。而且車內氧氣不足,身體做無氧呼吸,會造成乳酸積累和身體痠痛。

最後,出行會需要額外增加能量,輔助大腦處理新鮮的風景和大量不熟悉的信息;同時在車內嘈雜環境下,需要更多的注意力進行關鍵信息的提取和應用,這也是身體消耗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之出行本身,會比日常消耗更多的能量,導致疲憊產生。但之後好好休息,便會再次元氣滿滿。

至此,收藏一個愉快的週末,不管多遠的遠方,總會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