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領域與情感領域有什麼區別啊?

那兩句話


所有的故事都會圍繞一條核心原則運轉,這條原則就是故事內核,但故事內核不一定要以道理的形式存在,故事內核可能是道德框架、可能是人物、可能是故事本身,也可能根本沒有內核,所有內容都在表面,但仍然是個好故事。

注意了,在我們看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永遠只能看到一個故事的表面,比如:我早晨想去買支筆,沒錢所以沒買,中午想買個饅頭,沒錢就沒買,晚上想買只燒雞,沒錢就沒買,這些事件都在表面,但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的內核是——沒錢就會過得很慘。

也就是說,內核就是那條不會被破壞的核心邏輯,一旦內核被破壞,故事就崩了。

比如我一直黑的《捉妖記》,內核是妖很可愛,人和妖可以共存,最起碼在那個村子裡人和妖共存了——那麼你告訴我,那一村子妖穿的人皮是哪來的,妖吃人的問題怎麼解決,姚晨公然吃妖啊,所以這個故事的內核是精神分裂的,當然也可以不說是分裂的,因為從單純的喜劇角度看,這個故事的內核就是——想搞票房拍喜劇就行了。

有些故事的內核不能通過僅僅一次的提煉得到,比如死亡筆記,從劇情第一次提煉的結果是這是智鬥,然後在智斗的基礎上又能提煉出“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但這個故事只提煉到這一步,所以人物是僵硬的。

內核就是核心邏輯,這東西的特點是:

1.所有故事可以提煉出內核,也可以從內核還原出整個故事,如果還原不了,說明內核錯了,或者故事的邏輯不是自洽的,邏輯不是自洽的也包含根本沒有邏輯。

2.故事內核不一定是創作的起點,也可能是創作時的內核昇華後的結果。

3.有高層內核的故事,低層內核一定是邏輯自洽的,所有內核自洽的故事,都可以只用開頭推理出故事的整個流程,而不需要背誦

4.關於內核即三觀這個觀點,我一向不認同,我認為邏輯合理即是內核合理,跟三觀關係不大。

而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是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複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這一段話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

人都有七情六慾,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家的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

情感領域的選材也比較廣泛。戀愛可以寫暗戀,談戀愛,戀愛難題,戀愛奇葩事。婚戀可以寫相親,鄉村情感事。婚姻可以寫情感經歷,情感曲折,真人真事。八卦可以寫明星情感八卦。情感綜藝節目八卦。

情緒和心情呢?比如:喜歡、喜愛、高興、愛好、愛慕、反感、厭惡、嫉妒、生氣、憤怒、發怒、心煩、等等,這些詞彙所描述的,就是情緒和心情。並且事件的主體是要突出這些情緒和心情,而不是其他範疇,如果主體是其他範疇,那就不是情感領域了。

因為每個人都有感情,都有思想,我說的話會有人能夠達到共鳴。情感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在往裡面剖析的話親情包括父母之間,兄弟之間,姐妹之間,叔叔嬸嬸,七大姑八大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情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其次是友情。每個人都會有一兩個要好的朋友,朋友之間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最後就是愛情。愛情這個東西真奇妙,圍繞愛情的話題也一直存在,永不消逝!

所以說它們兩個領域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少飛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理解。 故事領域和情感領域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的。儘管兩者之間都有著情感敘述的發揮甚至是拓展,但 表現形式是不同的。

故事領域範圍較廣,即過去時的事件,包括古今中外、民間傳說、官志野史和歷史掌故。故事一般都是以事情脈絡為主線,通過人物的活動,講訴一個或幾個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在完整的文字或者是口語的敘述中,表達故事的核心思想,故事中情感的發揮往往蘊含在故事的情節和敘述技巧之中。而情感領域的概念和範圍則涵蓋及廣,因為情感是人類共同的思想表達,所以它更多的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長河中,自始至終都存在著情感,儘管它們表達方式不同,但情感卻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原始要素,甚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經過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的思想精華。在這個意義上說,情感領域更突出的特點,則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表達的廣泛性。

可見,故事領域更多的是把事件展示給我們,使我們從中感悟道理,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領域則是帶我們在體會喜怒哀樂的宣洩中,深諳熱烈、堅貞、悽美和愛情。


憑欄邀月


故事是指已經過去且讓人難以忘懷的往事!情感則較為單純些,多指人與人之間或人與事物之間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