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西瓜是徐州地區主栽瓜類經濟作物之一,近幾年種植面積為1.5萬h㎡左右,栽培歷史悠久,春季大棚栽培也有十幾年的歷史。西瓜主產區由於連年種植,導致土傳病害枯萎病、根結線蟲病發生面積大,

為害程度重,輕者減產20%~3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嚴重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已經成為制約西瓜產業高效優質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生產安全、高產、高品質的西瓜產品勢在必行。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通過近幾年的調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徐州市早春大棚西瓜主要土傳病害的發生種類和為害情況,並經過試驗示範,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現代西瓜產業安全生產、行之有效的春季大棚西瓜土傳病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1 症狀

1.1 枯萎病

幼苗至成株期皆能發病,以結果期發病最重。徐州春季大棚西瓜主要在伸蔓至初花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株莖蔓的基部葉片開始變黃,中午前後萎蔫,早晚尚能恢復正常,以後莖蔓的葉片從基部向頂端逐步蔓延變黃萎蔫,症狀逐漸加重,數日後,植株慢慢枯死,一般葉片不脫落。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發病莖蔓基部褪綠,似水浸狀,後期呈棕褐色、發軟,常縱裂;有的病莖基部流出琥珀色膠狀物,剖開病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褐。發病重者全株枯死,枯死早的瓜秧坐不住瓜或結的瓜嚴重生長不良,沒有食用價值;枯死晚的瓜秧生長勢弱,結瓜小、品質差。也有的病株僅部分莖蔓發病枯死,其餘生長正常的莖蔓上結的瓜基本能正常生長。

1.2 根結線蟲病

主要發生於西瓜根部,以側根及支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沒有明顯症狀。根部受害後輕者側根產生單個或多個較小瘤狀根結,受害嚴重者主、側根長出大量串珠狀瘤狀根結,整個根腫大、粗糙,呈不規則狀。重病株地上部分生長衰弱,田間水分供應不足時,病株地上部在晴天中午前後常呈萎蔫狀。

2 病原

2.1 枯萎病

由半知菌亞門鐮孢屬的西瓜尖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weum)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墊狀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有2種,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兩端稍尖,略彎曲,多細胞,1~5個分隔,多為3個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單細胞,卵圓形或橢圓形。菌絲中間或頂端可形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或有齒狀突起,單生或串生,抗逆性強,能抵抗不良環境條件。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2.2 根結線蟲病

主要是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雌雄異型。雌成蟲固定寄生在根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解剖根結則肉眼可見線蟲,雌蟲的會陰花紋是該屬分種的重要依據。雄蟲呈線狀,無色透明,尾稍鈍圓,主要生活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卵長橢圓形、腎臟形,孵化後進入土壤中。2齡雌蟲為侵染蟲態,線狀,無色透明,比雄蟲要小得多。

3 發生規律

3.1 枯萎病

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中營腐生生活,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有些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10年以上,病菌經牲畜消化道排出後仍有生存能力。病菌在田間隨灌溉水、昆蟲活動、病殘體堆漚的土雜肥等傳播蔓延,種子也能帶菌傳播。

病菌可從根毛、幼根及傷口侵入,病菌侵入後,先在寄主表皮及皮下組織內擴展,然後進入維管束髮育,阻塞導管,引起葉片變黃,植株萎蔫枯死。病害發生與溫、溼度關係密切。土壤溫度在28℃時最易發病,土溫低於21℃或高於33℃,發病則輕。

灌溉後大棚內溼度過大,土壤板結,或棚內乾旱西瓜長勢弱,有利於病害發生。該病為土傳病害,連作年限長的實生苗西瓜發病重,根結線蟲病、地下害蟲發生重的田塊,枯萎病發生加重。

3.2 根結線蟲病

根結線蟲多在5~30cm土層內生存,以成蟲或卵在病根殘體內或以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越冬幼蟲或由越冬卵孵化的幼蟲,在土壤中移動伺機侵入寄主根系,定居在根內生長髮育,刺激細胞膨脹、增生,形成根瘤。南方根結線蟲生長最適宜土溫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高於40℃、低於5℃都很少活動,致死溫度55℃。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在乾燥或過溼土壤中,活動受限,發病地如持續淹水4個月,可使土中根結線蟲全部死亡。根結線蟲為好氣性,地勢高燥、質地疏鬆、含鹽量低且呈中性的砂質土壤,適宜根結線蟲活動,因而易發病,而這種土壤條件正適合西瓜的生長髮育。西瓜主產區由於重茬種植,加之土壤條件適宜,導致根結線蟲病發生較重。

4 綠色防控技術

4.1 農業生態調控技術

①選用良種良田,加強田間管理

精選抗病種子,播種前選擇晴天晾曬1~2天,種子要經55℃溫水浸種15分鐘;選用無病苗床,用無病新土或風化的河泥作苗床;合理施肥,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健苗。移栽大田選擇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兩合土無病田塊,測土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②輪作換茬

與禾本科作物或蔥蒜類蔬菜實行5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和水稻輪作。

③清潔田園

清除田間病株、病殘體及周邊雜草,集中處理;深翻土地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減少病蟲基數。

④調節棚內溫溼度

大棚設施栽培,田間小氣候是決定土傳病害發生輕重的一個重要因素。澆足定植水,緩苗期間不澆水,澆水採取膜下滴灌,忌大水漫灌,通過通風調節溫溼度。

⑤及時拔除病株

大棚內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集中處理。病株周圍滴管出水口應密封,以免滴灌時病菌隨水流傳播蔓延。

⑥嫁接育苗

一般採用插接法。選用抗土傳病害且對西瓜品質影響較小的白籽南瓜作砧木,只要徹底斷掉西瓜根,瓜苗定植時,不使嫁接傷口部位與土壤接觸,可有效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嫁接苗根系發達,吸收力強,植株生長旺盛,抗病能力強,增產效果顯著。重茬地塊定植嫁接苗,能有效解決土傳病害發生重的問題,但嫁接西瓜的口感和品質有所下降。

4.2 高溫悶棚

土傳病害重的大棚可在早春西瓜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在夏季7~8月高溫季節結合整地,將雞糞及土雜肥一併施入土內,灌滿水後蓋好地膜並壓實,密閉棚室30天左右,悶棚後通風換氣,調節土壤溼度,疏鬆土壤後即可種植其他非寄主作物。

4.3 植物免疫誘導技術

可用氨基寡糖素處理種子,待苗出齊後,再用5%氨基寡糖素溶液噴灑,共噴2~3遍。

4.4 生物防治技術

①菌劑營養缽育苗

通過試驗示範,用含有微生物活性菌肥的無紡布營養缽育苗,與常規營養缽育苗相比,實生苗西瓜定植後,可推遲土傳病害發生15天左右,並有效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②土壤處理

定植時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有效成分100億個/g)200~250g/667 ㎡等生物活性菌劑穴施,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後移栽,禁止菌劑與西瓜根系直接接觸;定植後於西瓜伸蔓期和膨大期用稀釋後的生物活性菌劑膜下滴灌,可有效改良土壤,推遲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減輕病害發生程度,一定程度提高西瓜的產量和品質。生物活性菌劑不能與化學殺菌劑同時使用,要間隔一定時間使用。

4.5 化學防治

①棚室消毒

西瓜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對棚室、地面、棚頂、牆面及農具等噴霧消毒。

②定植前土壤處理

對重茬年限長,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的大棚,於定植前旋耕整地,調節土壤溼度,以手捏土能成團,1m高空掉地後能散開為標準。每667㎡用98%棉隆微粒劑20~25kg,均勻撒施,旋耕均勻後蓋塑料薄膜,密封燻蒸7~15天,揭膜後通風7~10天,若氣溫偏低,則適當延長通風時間。此舉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

③定植時撒施

a.枯萎病。

定植時每667㎡用0.1%噁黴靈顆粒劑35~40kg均勻撒施在畦面上,深耙與土混勻後移栽西瓜苗。注意西瓜苗根部不能與藥劑直接接觸,以免產生藥害。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b.根結線蟲病。

定植時每667㎡用10%噻唑膦顆粒劑3~4kg與細土50kg混勻後均勻撒施在畦面上,深耙與土混勻後移栽西瓜苗。注意西瓜苗根部不能與藥劑直接接觸,以免產生藥害。

④枯萎病發病初期

用56%甲硫·噁黴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1%申嗪黴素懸浮劑500~1000倍液或98%噁黴靈可溼性粉劑2000~2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100mL,交替輪換用藥,每隔10天左右灌1次,連續灌2~3次。

減產50%!土傳病、根線蟲屢治不絕?這個方法絕對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