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问答引发的思考——医院应该以盈利还是治病救人为目的?

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成为问题——医院的终极目标本来就应该是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疗愈众生为根本。

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看病不收分文,只令病人在后院山坡上栽种杏苗。病重者栽五株,轻者栽一株,如此经年,种下的杏树有十万余株。每至春来,枝繁叶茂,花香浓艳。到了秋天,果实累累,来人络绎不绝。董奉在林边建草房而住,有人买果不需问他,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房中米仓,便可自装满满一盆。董奉又把用杏换来的米拿去救济贫苦的百姓,养活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其隐居处修建杏坛、真人坛、报恩坛,以纪念董奉救死扶伤、施贫济困的善举。而董奉的杏林,也成为了千百年来医者骄傲的身份代言。


对于古代医者的精神操守,我们除了精神膜拜外,似乎也只能望其项背了。当代医疗体系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把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集中到一起,分门别类地进行咨询和接诊,为患者节省了盲目就医所耗费的时间。这种医院模式最初是以西医为主,后来又推广到中医领域,但医院大规模出现后,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医院为患者省去的时间成本,往往转嫁为医学检查的高昂资金成本。这个问题尤其以西医为甚。一到医院就化验,一个简单的感冒也要兴师动众地走一套检查流程,已经成了程式化动作。而检查化验,都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

  1. 不管是全科医院还是专科医院,为了治疗不同的病人,需要考虑到从就诊到治疗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阶段都要达到专业精准。这需要庞大的备用资金、技术手段、人员队伍作为支撑。
  2. 无论规模大小,医院的建构体系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就好像一部精密机器,不仅要做好主责主业,还要维持正常的运转。盘子大了,运营成本必然会成倍增加。
  3. 由现代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决定,医护人员能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检测设备都需要不断更新升级,这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

—— 那么,问题就来了:钱从哪里来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医院必须维持正常运转才谈得上救死扶伤。连生存都成问题,又怎么能保证医疗质量?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一个前提就是:医院成立的首要目的永远都是治病救人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也不应该改变。但是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盈利都是最基本的生存前提。只有持续的现金流作为支撑,才能保证医院维持正常的医疗活动,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公益与否与资本性质其实并无关联。实现公益性的关键是要“全民医保”,在减轻百姓看病压力的同时,分担医疗机构的费用风险,将社会资本引入,作为降低看病风险的补偿途径。

新医改的重点之一是公立医院改革,这也是新医改的最大难点。该方案给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些原则性意见,并且提出在未来的3年内鼓励各地方积极试点,逐步取消事业编制,完成主体角色转变。

“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对于这一项改革内容,不少网友有一种疑虑和不安,担心这会损害医院的形象、加剧医院的私利化和盈利倾向。这样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借鉴以往国企改革、公立学校改制中的经验教训。

有关专家认为,公立医院更应该突出其市场主体的角色,公立医院、公立卫生院等可以通过划分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管办分离,使公立医院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充分享有人权、财权、物权和决策权。政府机构也可借此转变职能,由“办”医院转为“管”医院,这样做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新医改能不能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的问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