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年少時期是什麼樣的?

慕容先生scs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秦始皇帝,秦國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年輕的時候曾作為秦國與趙國互換的人質,被送到趙國,在那裡,見到了呂不韋的姬,因十分喜愛就娶其為妻,生下始皇。始皇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出生後,取名為政,姓趙。政13歲那年,莊襄王死,政即位為秦王。其時,秦國已兼併了巴、蜀、漢中;越過宛地而佔據郢,在那裡設置南郡;又北上收取了上郡以東的大片土地,設置河東、太原、上黨郡;向東擴張至滎陽,滅東周、西周兩個小國,設置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食洛陽10萬戶。呂不韋招攬賓客遊土,意欲兼併天下。李斯投在呂不韋門下做‘舍人’。蒙驁、王齙、麃公等為將軍。秦王政年少,即位後就將國家大事委託給大臣。”(白話今譯)

以上是司馬遷對嬴政出生和即位時的情況所做的一個極其簡略的記載。在這段164字的文字後面,司馬遷又用了270字,依然十分簡練地敘述了秦王政元年至八年的秦國大事。但是,隻字未提秦王政。

因而,對於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亦即嬴政親政那年以前有關嬴政的情況,後世所知極少。

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早年身世,又由於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的一段記錄,而被搞得撲朔迷離。《呂不韋列傳》說:

“呂不韋與邯鄲城裡一位姿色絕美而又善舞的姬同居,知道她有了身孕。子楚(即莊襄王)跟呂不韋喝酒,見到那姬後十分喜愛……(呂不韋)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就將那姬獻給子楚。那姬隱瞞了自己已有身孕,過12個月,生下兒子嬴政。子楚遂立那姬為夫人。”(白話今譯)

這段可視為對《秦始皇本紀》有關始皇出生情況所作的補充,似乎透露出一個極其驚人的消息: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對此,後世的研究者看法不一。於是,秦始皇的生身之父究竟是誰,就成為一個謎:秦始皇的早年身世亦被塗上神秘的色彩。

除以上所引,《史記》能為了解秦始皇早年身世提供線索的,還有《秦始皇本紀》中軍事家尉繚對秦始皇的一段評述: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準:鼻子。膺:胸。末兩句意謂:居儉約之時易以謙卑,而一旦得志,也容易啖食人。)

據此,學醫出身的現代史學家郭沫若曾做如下分析:

“這所說的前四項都是生理上的殘缺,特別是‘鷙鳥膺’,即現今醫學上所說的雞胸,是軟骨症的一種特徵。‘蜂準’應該就是馬鞍鼻。‘豺聲’是表明有氣管炎。軟骨症患者,骨的發育反常。故爾胸形鼻形都呈變異。而氣管炎或支氣管炎是經常併發的。有這三種徵候,可以得出軟骨症的診斷。因為有這種生理上的缺陷,秦始皇在幼時一定是一位可憐的孩子,相當受人輕視。”(《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說秦始皇幼時受人輕視,當然是有依據的:

1.當年秦、趙兩國交惡後,子楚即隨呂不韋逃回秦國,而嬴政母子則寄居在趙國。既然是寄人籬下,嬴政母子就難免受人輕視,甚至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忍氣吞聲地生活。

2.嬴政後來回國,並繼承王位,但身為太后的母親(即那位邯鄲姬)卻長期與呂不韋、嫪毐(音澇矮)私通,慾火熾盛的她,自然很少給予嬴政以母愛。

故而,郭沫若又做進一步的分析:

“這樣身體既不健康,又受人輕視,精神發育自難正常。為了圖謀報復,要建立自己的威嚴,很容易地發展向殘忍的一路。……‘少恩而虎狼心’,便是這種精神發展的表徵。”

郭沫若從生理學、心理學角度對秦始皇所作的分析,或許有助於我們認識秦始皇,特別是秦始皇個性如何形成。

概而言之,幼年時的秦始皇,身處異國他鄉,為人冷視,備受生活的艱辛,以至在生理上留下缺陷;回國即位後,孤寂的心靈仍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滋潤,而母親的所作所為,又滋長了他仇視和嫉恨的心理。這一切,對他日後形成孤僻、多疑、獨斷、殘忍的個人品性,和征服一切、佔有一切的強烈慾望,有很大的關聯。


碼字先鋒


必非尋常人物![贊][贊]


秋風8750


年少?不知題主以多少歲為年少?加冠之前嗎?如果是按照加冠之前,秦始皇的經歷分為兩個階段:邯鄲人質,與母親相依為命;歸秦稱王,孤獨又權臣當道。

邯鄲人質,與母親相依為命

嬴政的幼年時期是比較悲慘的,這和他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

嬴政的父親——嬴異人,是他父親的第十幾位兒子,從小不受寵,所以,年紀輕輕就被以王孫人質的身份去了趙國。

嬴異人在趙國為質,本來是怎麼也輪不到他當王的,而且有賴於秦國特殊的“照顧”——三天兩頭兒打趙國,那王孫異人的日子過得可是格外的“豐富多彩”。

但是,一個著名的人物出來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一切都改變了。

呂不韋:“奇貨可居。”

呂不韋從這個時候起開始大力扶持嬴異人,先是散盡家財為王孫異人收買關係,再是以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國,說服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嗣子,這就為異人後來當太子鋪好了道路。

一切安排妥當,王孫異人卻看上了呂不韋最愛的一個女人:趙姬。並且開口向呂不韋討要。呂不韋為了王孫已經散盡家財,眼看勝利在望,只得忍氣吞聲,把自己心愛的趙姬拱手讓人。

這個趙姬,就是秦始皇的母親。

趙姬隨後生下了嬴政,但是沒多久,呂不韋帶著王孫異人出逃,回了秦國。與此同時,秦國還是時不時的侵擾趙國,趙國人沒地方撒氣,只能發洩在嬴政母子身上。唉,可憐的娃子。

過了多年的質子生活,命運的轉機終於出現了。

歸秦稱王,孤獨又權臣當道

在趙國熬了八年,熬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終於有個好消息在少年嬴政的身上撒滿光輝:老秦王去世了。嬴異人的父親登基,嬴異人被立為太子,一當上太子,嬴異人立馬命令趙國:“立刻放人!”

趙國君臣惶恐不已,立馬護送嬴政母子兩個安全回到秦國。

童年時期缺少父愛,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和危險的環境中,造成了嬴政性格特點多疑、冷酷、缺乏安全感。回到秦國,要認一個幾乎從未謀面的人作父親,

嬴政在秦國可謂是“舉目無親”,高貴卻又孤獨。

命運弄人,嬴異人的父親當了三天的國君去世,嬴異人也短命,當了三年的國君也去世了,留下年僅十二歲的少年秦王嬴政。

可能是擔心他吧,嬴異人在臨死之前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了呂不韋,讓呂不韋全權輔佐嬴政治國。

因為呂不韋對父王輔佐的功勞實在太大,嬴政尊稱呂不韋為“仲父”,所有政事交與呂不韋處理。

太后趙姬年紀輕輕便守了寡,又是在秦國的王宮裡,身上揹著太后這個至高無上的身份,於是就和呂不韋舊情復燃,接連召幸。後來呂不韋為趙姬獻上了嫪毐,趙姬便和嫪毐整日不可描述......

看看嬴政這孩子,在偌大的秦都咸陽,享受著最高等級的榮華富貴,萬人俯首稱臣,可是,嬴政連一個能信任的人也沒有。在這裡,他舉目無親。

加冠典禮,剷除異黨握實權

歲月如梭,時光來到了嬴政二十歲的時候。這一年,嬴政將舉行加冠禮,正式執掌朝政。為了這一年,嬴政忍耐了很久,他甘心始終被人鉗制嗎?他的做法會給出答案。

這天,春光明媚。幾天前嬴政得知消息:母后趙姬身邊的長信侯嫪毐根本就不是個太監,而且二人在雍城已經生了兩個孩子,皆是七八歲的大孩子了。

嬴政惱怒嗎?當然,自己的母親幹出這樣荒唐的事情,而且,自己不再是她唯一的兒子了,這讓嬴政很不爽。

為了加冠禮,嬴政提前就來到了秦國原來的都城——雍城。這天半夜,一個使者來到趙姬的宮外,說秦王給太后帶了禮物。趙姬起身去打開匣子,但是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她——兩套衣服,正是七八歲的兒童的尺寸,合合貼貼。

趙姬駭然,驚叫一聲,連連退後。完了,一切都完了。嬴政已經發現了自己的秘密,這個時候送這些禮物,加上嫪毐打算在嬴政加冠的日子叛亂……趙姬意識到,屬於自己的無上權力即將化為泡影,而奪走這一切的,將會是她自己的兒子。不,現在是一個冷血無情的陌生人

秦王的加冠禮如期而至,一切按流程進行。但是,秦國的傳國玉璽不見了。這傳國玉璽一直由太后保管,但是如今被嫪毐偷去了。所以才會突然不見。

嬴政好像也不著急,並沒有計較這件事兒。等到該奉上傳國玉璽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嬴政早已密令李斯負責重新制作傳國玉璽,就用的是舉世聞名的和氏璧。

在這時,咸陽傳來消息:嫪毐反了。

嬴政淡定地說:“加冠禮畢,嫪毐必敗。”事實果然如此,嬴政秘密安排大將軍蒙驁從前線撤回咸陽,專門為了盯著嫪毐。如今嫪毐叛亂,蒙驁一舉將其拿下,嫪毐慌亂中孤身逃出。

加冠禮畢,按照規矩,當是秦國的宗室向嬴政道喜。嬴政一一回應。

宗室道完喜,嬴政走下臺子,來到母親的身邊,漫不經心地說:“母后,昨天寡人命人送您的禮物還合適嗎?”趙姬緊張的說不出話,只是渾身發抖。

嬴政又開口:“對了,母后不是給寡人生了兩個弟弟嗎?為什麼今日不帶過來見見我這個哥哥呢?”

趙姬攤在地上,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兒子嗎?還是那個和自己在趙都邯鄲相依為命的嬴政嗎?

嬴政笑了笑,說:“母后,大家可都看著你呢,笑,笑啊。”

嬴政轉身上臺,簽署了第一號命令:生擒嫪毐者,重賞!”

自此加冠禮結束,秦始皇的年少時期也算過去了。您可以看看,這位非凡的帝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路坎坷,最終通過自己的才能掌握實權,走上了統一六國的道路。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Everything that can't kills me makes me stronger.”一切不能殺死我的,都將會讓我變得更強。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