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未來前景如何?如何走出困境?

逸山創作


要走出困境,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儘快培育全才型教師。全才型教師即“專業紮實/特長眾多/表演出色/技術嫻熟”的綜合型教師。

一位優秀教師,擁有紮實過硬的專業本領是前提。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中小型培訓機構,特別是一些做科普的機構,卻獨獨缺少此類教師。面對自己也似是而非的理解,卻要神氣活現地去教育孩子,實在令人擔憂。所以,對本單位的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考核,是每個培訓機構必須花大力氣去做的頭等大事。如在教學中出現科學性錯誤,要以教學事故論處。嚴重的,要處以誤人子弟“罪”。

快速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辦法:引進人才(嚴把入門關)、培訓考核(獎優罰劣要獎得眼紅罰到心痛)、成立專家組(讓專家去做專業指導和鑑定的事,光靠老闆不行)。

現在已經不是光靠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就能打天下的時代了,擁有眾多特長的專業人士,在教學過程中必定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學生,並且讓學生保持聽課時的新鮮感。尤其是隨著在線教育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部分原本在傳統課堂裡蠻受歡迎的老師,到了鏡頭前、屏幕上,可能優勢就蕩然無存了。而那些能夠在枯燥的教學中,隨時插入一些魔術、音樂、畫畫等技巧的老師,就能大大地被加分了。

教學是一門技術,需要專業基礎,也需要教學藝術。運用語言、表情和形體的藝術、管理學生的藝術(特別是在線管理的技術)、獎懲的藝術,如果能夠運用自如則能大大地提高自身的魅力。

恰如其分的表演才能,則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這種表演的才能並非人人都有,要在引進人才時特別關注。特別提醒一點,切不可為表演而表演,講座畢竟不是舞臺。要做到有機融合,為教而演。

嫻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是當下信息時代老師必備的技能,更是後疫情時代培訓機構的老師要掌握自如的能力,以增強駕控課堂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粉絲量。

二、儘快實現模式創新。事實證明,在線教育是出現颱風、暴雨、海嘯、地震等各類突發事件時開展教育的有力保障。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所以,作為以業餘輔導等為主業的各類培訓機構,儘快地從線下轉向線上,或者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是必然的方向。前文提及的一萬多家消失的機構,絕大多數都是純線下教育公司。

即使是在線教育,也有多種方式並存。縱覽這三個月在線教育的各種模式,大致可以概括為:

純直播課。以一個老師去教授眾多學生。效率最高,但效果無法評價。

全才老師+助教。以一個全才型的老師作為主講教師,受眾數量無限。但是,每30個學生(人數越少越好,但需要跟收入相匹配)必須配備一名助教。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如能開展“一對一”輔導,則可以成為至尊VIP級別了。

名師在線+線下輔導。對於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和鄉鎮,由於無法聘請到真正大牌老師,則可以用引進一二線城市名師課程+本土線下教師的模式加以應對。

變單口相聲為雙人相聲。相較於線下教學中清一色的單口相聲式的教學方式,在線教學也可以考慮採用雙師講授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活躍教學氣氛,也可以更好地關注到學生端的反饋信息,並及時地加以回覆指導。

三、積極嘗試送教進校。這是一個大膽而艱難的思路,但也許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學校正規教育有其強大的優勢,但也存在短板——教學內容單一、呆板、受約束性強,且學科教師一般都不擅長教選修課程;而培訓機構雖然不如學校正規強大,但可能在某些學校教學無法企及的內容上,做精做強,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長。

因此,培訓機構應嘗試把精心製作的特色課程送到學校,與學校選修課程進行有機整合。

培訓機構特別適合於製作素養提升類、知識拓展類、實踐操作類課程。如藝術培訓、學科競賽輔導、科技項目開展等。

總之,面對新的形勢,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洗身革面迎接挑戰。相信眾多中小培訓機構都能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找對策,面對現實,直面困難,轉“危”為“機”。而我們的正規教育部門也要轉變思路,寬容對待並接納優秀培訓機構和它們的課程、教師。






橄欖谷英文


校外培訓機構有很多種,網絡的、實體的、單體經營的、連鎖經營的、黑班等等。校外培訓行業是有前景的,但是目前行業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

對從業者來說,最大的問題是黑班、學校教師有償補課、和外來大型連鎖機構的衝擊。這些問題不是培訓機構通過提升品質,提高教學質量就能解決的。把黑班投訴到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竟沒有執法權,甚至要聯合其他部門以消防的名義查處。公辦教師有償補課屢禁不止,且越來越隱蔽。面對外來大型連鎖機構的品牌、資金、人員優勢,很多中小培訓機構不堪一擊。

另外,培訓機構准入門檻不斷降低,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很多細分領域嚴重飽和。一個主管部門設立的群裡,一開始才一百多家民辦學校,短短几年,已經增至七八百家。

尤其是今年,即將進入五月了,還不能開展工作。房租、工資等已經壓垮了一部分培訓機構。面對政府部門統一開展的網絡教學,大量優質課堂通過網絡、電視等平臺免費發佈。很多培訓機構連插足的機會都沒有。

最令實體培訓機構擔憂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網絡教學,學生和家長已經適應習慣了,甚至對網課的可重複性大加讚賞。另外,錄製網課的教師,面對家長和社會的監督,授課質量提升很多。很多學生反映說比平時課堂質量高。現在的網絡越來越便利,學生和家長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多,大型培訓機構甚至登上了春晚,一部手機可以讓十萬八千里外的教師坐在你的面前。

由於小學生更適合課堂學習,小學部分,網絡對實體培訓機構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初高中部分,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選擇網絡課程的可能性會加大。至於大學和成人部分,實體培訓機構面臨網絡的衝擊將是巨大的。

所以,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網絡化應該是一種趨勢。沒有深厚內功的實體培訓機構及小型網絡教育培訓機構將被淘汰。去除同質化,提供更優質的差異化課程將大有可為。提升服務緯度也將是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金說日語


目前來看,教育機構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紅海市場,利潤非常微薄。

首先我們來看學科類的市場,今年對機構最大的影響不是疫情,而是小升初和幼升小的巨大政策變化,從今年開始全國小升初和幼升小將改為搖號了,這不僅將導致幾乎全部奧數機構關門,大量原來吃小升初這碗飯的機構也將倒閉。譬如在上海,有統計百分之七十的學科類機構以小學為主,很多機構在小學的基礎上再逐漸拓展到中學,這樣直接把教育機構的地基拉走了,包括以幼兒園為主的班級如識字,拼音和趣味數學現在都人可越少。

初高中機構目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首先學生選擇越來越多源,各種課程越來越多,英語就有十幾個,每個機構分到很少,即使一些頭部機構往往也是五六個人開班。

此外,各地教育局對機構的資質要求越來越高,從消防到各部門檢查和保證金一套做下來至少100萬以上,已變成資金密集行業。

再次,線上機構對線下替代性很強,線上機構在很多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不要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學生可以反覆看,反覆複習,對自覺性好的同學提升很有幫助。

最後,疫情也會導致線下機構不確定性增強。很多機構房子都不合規,窗門都是密閉的,這種機構現在哪個家長敢去,更何況通過檢查呢。此外像一些晚託班之類的低端班由於疫情幾乎沒有了,這樣對培訓學校又少了一塊收入,房租成本攤銷可能都不夠。

總體而言,政策的變化,線上機構的替代,資質合規性問題,房租和老師授課費不斷上漲都將使這個行業非常艱難。機構要有出路必須要有自己特色,有特色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