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这两天,因为一篇新闻,我久久不能释怀,甚至是不能理解。

4月16日,上海的一位新手妈妈参加一个付费的宝宝睡训群,想解锁宝宝趴睡技能。当天她让3个月大的宝宝练习趴睡,可是宝宝一趴着睡就会大哭。她向群内的“专家”咨询孩子哭应该怎么办?专家的答复是只要不是大哭,就没有问题。然而,两个小时后,妈妈走进房间喂奶,才发现孩子嘴唇发紫,身体已经冰凉了。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整整一个小时的爬睡训练,让一个刚来到世界上的三个月的宝宝,就离开了人间。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觉我整个人都能感受到窒息的心情。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一般而言,当一个成年人脑缺氧超过3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细胞坏死直至死亡,抢救过来,也很可能是处于植物状态的废人。在窒息过程的任何阶段,皆可因心跳停跳而突然死亡。

有记者询问这位主人公妈妈,为何会相信网上的那个人,宝妈回答道:“因为当时的收费很高,所以,她相信这个睡训的老师是足够专业的。”

我们无力去责怪这个妈妈,究竟做了什么?也许她也曾憧憬过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索这个偌大的世界。

很少有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就是因为轻信了所谓的“专业人士”,才导致了今天的悲剧上演,不可不让人觉得愤恨。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恨妈妈的无知,也恨那些所谓专家的狗屁理论。

其实这种睡眠训练方法就是臭名昭著的哭声免疫睡眠训练。哭声免疫睡眠训练就是任凭孩子哭闹也不抱孩子,不哄孩子,让孩子自己习惯独立入睡。

这种方法是美国的约翰·华生在1928年提出的。他倡导父母养育孩子时摒弃情感因素,以严格无情的训练,斩断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早早可以自主睡觉、吃饭和生活。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这种“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训练方式,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然而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而华生,也一度被列为最让人讨厌的心理学家之一。

而那个提出

“不要跟孩子太过亲密,

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

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

得到太多安慰的婴儿会依赖大人,

长大后会变得太黏人而无法独立。”

的心理学家华生,也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几个方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

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而且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曾在学术圈名声大噪,而他的大儿子雷纳因为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即使成为了精神分析家。也未能拯救自己,之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所以,各位宝妈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轻松,而毁了宝宝的一生。

姑且不论趴睡的科学性,就是宝宝无止境的哭声,但凡当时在场的妈妈可以中途进去看一眼,也许这个宝宝,都会得救,然而,事实是在众多“专家”的建议下,宝妈选择了忍心不进去。

这无形中就促成了这次事件的悲剧发生。

小孩子不会说话,哭声就是宝宝唯一的表达方式。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而我们能明确的就是,孩子的哭声,从来就不是用来训练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实验,则证明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陪伴是多么重要。

二战时,许多婴儿被送到孤儿院。

尽管孤儿院给予了足够的温饱,

但大部分婴儿还是去世了。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推断婴儿可能是死于细菌或疾病传染。

于是政府规定——照顾婴儿的修女,要与孩子保持距离,并在婴儿床之间隔上布帘。

但情况并未好转,

婴儿依然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只有一个孤儿院除外——其养育的婴儿,死亡率特别低。

一位医生于是偷偷前去调查,

结果发现这里的一位修女违反了规定,

她每天晚上值班的时候,

都会抱起一个个婴儿,

进行温柔地轻抚和按摩。

事情由此真相大白——触摸、运动和玩耍,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独立并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训出来的。

恰恰相反,

得到细心呵护、及时回应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

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

就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

而越是得到关注少的孩子,

就越是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究竟谁才是杀死宝宝的凶手?


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人人自称专家的时代,真的需要动用我们作为母亲的直觉,保留一点点自我判断、自我学习能力,不偷懒,妈妈每一点滴在科学育儿上的较真,都能最直接地回报给我们的孩子。

#我要上头条# #头条热门# #育儿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