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迎來最大危機——價值觀在動搖

  1. 事件背景

4.17發生的淘寶總裁小三門,已經發生一個星期了,阿里至今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調查結果,沒有正式立案,甚至各相關人員還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工作,彷彿這只是阿里這艘巨輪在航行中激起的一個小小浪花。然而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小的浪花,而可能是巨浪,足以把阿里這艘巨輪傾覆的海嘯,因為我依稀看到這次處理方式中的點點滴滴細節都在揭示著:阿里的價值觀在動搖。

這件事的男女主角,是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的三料總裁,被美團創始人譽為阿里的太子,而女主角是淘寶自己孵化的MCN電商的創始人,已經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的電商品牌,如果這二人關係屬實,那麼這兩家上市公司之間是極有可能存在利益輸送關係的,誇張點說,憑藉著淘寶的影響力,總裁可以隻手遮天直接把一家企業送到納斯達克敲鐘。

阿里的應對方式也耐人尋味,只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這件事下微博熱搜,試圖阻斷本事件的進一步傳播(可能是微博自己乾的,阿里是微博的股東),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樣做只是螳臂當車,熱搜能刪,但更多人在知乎,微信朋友圈,甚至去馬雲微博下面留言,讓他來主持公道。

第二件事,就是阿里的首席人才官CPO童文紅在阿里內部論壇回覆蔣凡事件的帖子時表示,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應該,應該道歉,公司會調查。

注意,這只是在內部的論壇,回帖,並沒有出蓋章公告:這件事誰來負責,什麼時候出結果,公司的態度是怎樣的。或許在他們看來,只是一件小事。但真的是小事嗎?價值觀上無小事。


  1. 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英文名叫value,如果說規章制度是企業的法律,那價值觀就是企業的道德。一家企業,明文中規章制度裡規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永遠是有限的。當員工面臨複雜的商業環境,想不起來規章制度,或者就算想起來也找不到對應的規定時,價值觀,就是企業的道德標準,就成了一個基礎依據。價值觀是一個公司裡所有人至上而下的行為準則,就像是天上的北斗星,指引著你做事的方向。為無數大決策,小選擇,提供判斷的方向和原則。

假設你是一家公司的CEO,計劃對10家公司中的3家進行投資,本來公事公辦,你依照你的常規標準來進行篩選,可是突然發現,其中一家公司的老闆是你的初戀情人,當初因為種種客觀原因勞燕分飛,彼此心中都有不甘和不捨,是不是就悄悄的把天平向這家公司傾斜了?不僅如此,在後續合作中還不斷給資源,給流量,給人才的加持,哪怕他弱一點,都可以平步青雲的上市。這樣給公司造成的後果是原本原本只需要花1億就能扶持起來的,結果花了3個億,還讓自己團隊中有一隻完全靠自己的弱雞,要是這樣的弱雞多了,那企業的戰鬥力也就下來了。。。

價值觀的影響力會自下到上不斷放大。像淘寶這麼大體量的平臺,又是被完全授權的總裁,如果價值觀這個標尺不夠清晰明確的話,是極容易影響員工的判斷。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新員工在入職阿里後,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培訓,來灌輸企業文化價值觀,還要搞“破冰”類的儀式,但蔣凡並沒有經過這些程序,第一天就開始工作了。

他也不知道是為什麼,而且也沒有給他起花名,後來記者馬鉞專門去問彭蕾:蔣凡沒有接受培訓,是不是HR忘了?彭蕾說:這是考慮到蔣凡的情況,有意安排的,沒有被培訓“破冰”的阿里新員工,也不止蔣凡一個。

問題來了,是有人可以凌駕於文化,價值觀之上走特權路線嗎?儀式感這個文化,是一個員工融入一家企業的開始,代表拋去過去的做事方式,行為準則,來接受,融合,擁抱阿里的價值觀,是不是隻有低級別員工不能拒絕的,高層員工都可以跳過這個可能會讓自己有些難堪的步驟嗎?這是一種特權嗎?在企業文化上,是不是也有雙重標準?這件事,基層員工知道了會怎麼想:難道這套儀式感,只是用來給我洗腦的工具嗎?

既然要上阿里的這個戰車,那這個儀式感就是你交的投名狀,任何人都需要經過這個涅槃,哪怕你再不喜歡,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那你別來呀,價值觀,企業文化,是每一個員工所需要遵守的,然而,卻有一些人憑藉特權跳過了這個步驟,發生的事情就不覺得奇怪了,因為他沒有被文化洗禮過,或許這才是此次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所在。


  1. 阿里曾經的做法

2011年中供鐵軍造假事件,馬雲和彭蕾,和中供管理團隊召開了一個會議。負責人稱述當時的情況,彭蕾是站著聽的,負責人講了沒幾句,彭蕾就忽然哭起來,哭得非常傷心:“在今天這種狀況下,中供的管理層還能這麼理性地說這件事,我接受不了。”因為在彭蕾看來,這是價值觀動搖了呀,我們的團隊怎麼允許出這樣的事?

處理結果:

B2B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

B2B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降級另用;呂廣渝、幹嘉偉、鄭璐3位副總裁降職、降級;全國6位總經理、12個副總經理、區域經理降職、降級或辭退……核心管理團隊幾乎全部“一網打盡”。

大量銷售骨幹,受到開除在內的處分。

阿里巴巴還拿出170萬美元對2249名受害者進行賠償。

說句公平話,衛哲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監察不力,也都不得被迫引咎辭職,雖然是那麼年輕有為,而不是自罰三杯,這表明了阿里那時對價值觀的態度。

2016年阿里程序員搶月餅,被當天開除,在我看來也是價值觀動搖的一種表現,因為程序員在做這件事之前,沒有權衡一下,這件事是否符合阿里的價值觀,做了這件事可能導致的後果會是怎樣。只能用事後開除的方式來彌補。但是這四個程序員被開除的時候還是一臉懵逼,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涉及到阿里的價值觀,屬於無心之過。說明依照價值觀辦事,還是沒有深深的印在員工腦子裡。世界五百強的一些外企,定期會進行合規培訓,就是要隨時要讓員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甚至還要時不時的殺雞儆猴,讓大家知道,觸碰到這條高壓線,無論是誰,都必須,馬上離職。


  1. 英特爾的堅決

2018年6月21日,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宣佈辭職,並立刻生效。英特爾在公司官網發佈了這一消息:最近獲悉,科再奇曾與一名英特爾員工存在“基於自願的親密(consensual)關係”,這一舉動違反了英特爾的“反聯誼”政策。

“鑑於所有員工都應尊重英特爾價值觀,並遵守公司行為準則,董事會已經接受了科再奇的辭呈。一個已經做CEO五年,整個職業生涯都奉獻給英特爾的老員工,觸碰到這條紅線,說砍也就砍了。。。

現在阿里的靈魂人物馬雲已經退休,職業經理人出身的張勇在掌管數千億美金市值的阿里帝國,他不算是個根正苗紅的阿里人,這是他掌管阿里以來最大的危機,仗打輸了沒關係,軍魂還在,都還可以捲土重來,就像“來往”沒做起來,反手一個“釘釘”佔領企業辦公軟件市場,可是如果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1. 如何避免此類的事情發生?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此類事件的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本質上是系統監管不力。如果他身邊天天有人因為價值觀的原因,被開除公司,甚至扭送派出所,他還敢幹嗎?隨著職位的上升,管理者手上的權利也就越來越大,身邊的誘惑也就越來越多,如果在他們頭上,沒有懸著一把“莫違規,違規必嚴懲”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麼,任何如磐石般意志的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誘惑的升級意志不斷鬆動。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在一些世界五百強外企,都有一個合規部,都會有一個舉報郵箱,任何違規的行為,你都可以舉報,不僅可以舉報,舉報還有獎勵,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用有力監管這條調節迴路來降低可能違規的風險,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阿里處理完這件事後,成立一個合規部,並且公佈一個舉報郵箱和電話,需要實名舉報,並且拿出以萬為單位的獎金獎勵實錘發生的違法亂紀行為,然而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真這樣高的話,那估計整個阿里的管理層會人心惶惶,坐立不安吧,而且郵箱也會被塞爆。可以稍微溫和一點這樣:接受舉報即日起阿里P8級以上中高層的違法亂紀行為,之前發生的舉報無效,但公司會加大追查力度,發現之前的違法亂紀,絕不姑息。望公司管理層能愛惜自己的羽毛,我們是來改變世界的,不要被那些低層次的誘惑斷送了我們的大好未來。那管理層在動以權謀私念頭的時候,會不會權衡一下?

  1. 安達信的故事

安達信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成立於1913年,1914年,芝加哥鐵路公司要求安達信做假賬。剛創業,年僅28歲的安達信連付工資的錢都沒有,但他卻正告該公司,即使傾芝加哥全城之財富,也難誘我讓步。安達信成為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

後來2001年,安然醜聞爆發,安達信為了公司的業績,不顧自己的“誠信”價值觀,幫助安然做假賬,安達信這家百年老店,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馬雲在2011年中供鐵軍造假事件的調查會上留下了那句被外界傳播極廣的話:“如果你們是這樣做事的,我寧可把這家公司關掉。”

那這次呢?是存屬謠言?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過?阿里會怎麼處置?阿里還是那時的阿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