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這幾天一直被羅志祥和前女友之間的分手事件刷著屏。

本以為不過是風起雲湧的娛樂圈“你唱吧我登場”的一則消息而已,過幾天自然有新的熱度來撲滅這場火。

結果今天早上又看到羅志祥媽媽發聲,聲嘶力竭的訓斥周揚青:不應該公開感情的事情,這是在毀了羅志祥的事業。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媽媽對兒子的維護,不遺餘力,溢於言表本也無可厚非。

只是這次羅志祥的事情,之所以如此沸沸揚揚,不也正是因為他作為公眾人物,徹底毀了大眾的“三觀”嗎?

那麼自己的孩子劈腿、濫交、齷齪事一堆一堆,做媽媽的不去譴責孩子,倒是先去譴責孩子的前女友,怪她什麼呢?怪她說了實話?揭開了真相?

唉!也難怪,很早以前,就有人說,羅志祥是真的“媽寶男”,勢必“毀”在他媽媽手中。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最終都會追根溯源 ,而原生家庭,才應該是影響他一生成長至深的吧!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羅志祥和媽媽的關係非常親密】

羅志祥在05年的時候父親去世,之後就是母子相依的漫長歲月。

在多種場合,都可以看到羅媽媽小鳥依人一般的被高大帥氣陽光的兒子擁抱著、擁吻著。

親子間的事情,孰是孰非也許不能過早的下結論。但是,作為一個成年男子,在公共場合毫不避諱的和媽媽做出異常於正常母子應該有的互動和親暱,甚至還會飆黃腔……

也許正是這種與媽媽之間的毫無界限感,才會讓他對女性缺少應該有的距離和尊重。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所謂“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並非是老傳統,毫無道理。父女母子間的親密,本是由心而生,彼此信任,可以託之以後背的情感。但若是“過界、過度”,必定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我記得,去年的時候,港姐李嘉欣也曾曬圖,與8歲兒子共浴、親吻,當時就引發網友熱議。

這本也是一個“度”的問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確需要父母精心的照顧。但是當孩子已經長大,父母本就應該首當其衝的為孩子劃好界限才對。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為什麼要兒大避父,女大避母?】

我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現在的父母,都會不斷地耳提面命的教給孩子:遠離陌生人,自己衣服覆蓋的地方不可以讓任何人觸摸,不要和陌生人講話等等……

那麼一組工作人員就去幼兒園,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測評,看孩子們能否真的執行家長和老師的命令,學會保護自己,遠離陌生人。

結果當“陌生叔叔”拿著漂亮的新衣服,說是孩子的媽媽讓自己送過來,並要求孩子立即換上之後,很多小朋友都聽話的、欣喜的當眾換上了新衣服,只有一個小女孩堅持不這樣做。

原來這個小朋友的媽媽除了告訴她不能隨便在男孩子面前換衣服,在家中但凡小女孩換衣服,她的爸爸都會立即迴避。

所以,當我們想要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是實際行動教育孩子。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3歲以後,爸爸要退出女兒的衛生間,媽媽要退出兒子的衛生間】

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性別”的意識。比如他們會格外好奇男生和女生的身體區別,也知道當眾撒尿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所以到了孩子3歲,爸爸就儘量不要在女兒面前赤裸上身,更要在女兒換衣服、使用洗手間的時候主動的迴避;而媽媽也是同樣的退出兒子的衛生間才好。

另外,親子間的親吻,儘量以臉頰、額頭為好。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讓孩子建立隱私意識】

孩子對於身體的隱私,並不是那麼強烈。尤其現在我國很多的幼兒園,在小班甚是還是男女寶寶共同使用洗手間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很認真、嚴肅的告訴孩子,哪些隱私是不能被別人看到的,哪些隱私是絕不能被別人碰觸的。而且,遇到那些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人,就立即遠離。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而家長本身,也在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逐漸和孩子拉開身體上的距離,拉近心靈上的距離。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在應該的時期,沒有為孩子建立好應有的意識;

那麼就會出現兒子已經結婚了,但還要和媽媽躺在一張床上睡覺;兒子洗澡沒帶浴巾,讓媽媽直接進去送……這樣的情況,讓兒媳婦都覺得奇怪、無法接受,但當事人母子還旁若無人,一臉坦蕩。

還有類似羅志祥這樣,在男女之間沒有太多的界限,從而讓自己身敗名裂,難以翻身。


羅志祥媽媽發聲:愛子心切;但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原生家庭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養育孩子,本就應當如此啊!從小為他建立正確的三觀,讓他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他學會勝不驕敗不餒,穩穩的做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