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在藥店做銷售的阿梅吐槽說,一個關係不怎麼的親戚打電話問她能不能想辦法弄些口罩。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阿梅解釋說口罩很早以前就斷貨了,藥店的人再有特權,也一個都買不到了。結果遭到這個親戚埋怨:“在藥店工作搞不到口罩?這點忙都不幫,真是小氣!”

阿梅很是無奈,別說是沒口罩,就是有也要先給那些更值得的人,這種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平時就沒什麼好印象,憑什麼說別人小氣?

想要別人對你慷慨,就要先學會怎麼去對別人。


01 家人之間,需要多為對方著想

看過一檔情感欄目,由於兒媳婦貞貞被公司派到遙遠的非洲工作,不得已暫時和丈夫分居兩地,卻引起了婆婆強烈的不滿。

在這期間,婆婆竟暗地裡把兒子青梅竹馬的一個女孩帶回來,揣掇她和兒子在一起。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而這個插足的女孩居然打電話給貞貞攤牌,等到貞貞不得不放下工作回國來處理時,婆婆卻一副自己做得很對的架勢。

她怪貞貞太自私無情,事業心太重,一點都不顧及家庭,言語中充滿了嫌惡。而貞貞的解釋再清楚不過了,等熬過了項目結束,回來一定好好補償對丈夫的虧欠。

說到回來,婆婆更生氣了,說兒媳有一次春節回來居然不住在家裡。

兒媳無奈解釋:因為自己的孃家媽生了重病,回來是去照顧老人家了。

婆婆就質問道:“你媽生病,我不是你媽媽啊?我生病你都不在床邊照顧……”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婆婆要求兒媳把自個兒像親媽一樣孝順和重視,卻忘了在小夫妻倆感情很好的情況下設計破壞他們的婚姻,急切地要把兒媳踢出家門。

婚姻裡的女人在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問題上,本來就很艱難了,當長輩的做不到幫襯和維護,最起碼不要在年輕人中間設置障礙。

不知有多少家庭關係,是敗在不能夠將心比心上,要求他人必須對自己好,自己卻做不到為對方考慮和著想。


02 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沒有審視自己是否對別人做到尊重,而單向地想要別人的慷慨,這種在旁人看來很荒謬的事,往往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去年元宵節那天,父親剛做完心臟搭橋術不久,我陪他到縣城醫院做心電圖的複查。

心電室裡有兩個女醫護,其中一個接過了檢查單,就叫我父親躺床上去。

我見床上散放著一些做心電圖用的電線和夾子,就迅速地把它們扒拉到床邊。坐在一旁的另一個醫生見了立馬呵斥道:“讓躺就躺,別亂動我的東西!”

我當時被嚇愣了,其實我就是怕咯著父親,而且如果壓壞了這些工具也不好呀。

而那個醫生全程臭著臉給我父親做的心電測量。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因為大過年的,我才沒跟她理論,只是很氣憤她們所謂的醫者仁心跑哪兒去了。當父親檢查完後,那個護士把單子遞給我時,我一反往日對人恭敬的態度,從她的手上扯下檢查單,回敬了一個很不屑的眼神。

瞟著她呆了一會,我心裡可“內個”啦。

這裡要說的是,人都是有脾氣的。作為服務人員,如果做不到笑臉相迎,也不能任性發火,對不懂情況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公平,也更容易激起別人的怨氣。

很多人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就是因為他根本不知如何去尊重人。其實只要你的態度到位了,別人都是會回以感謝的。


03對人無私良善,回報就會自動上門

渴望愛的人,先得學會認真去愛;喜歡甜的人,要知道如何先去爭取甜料;而想要得到尊重的人,得先付出真情實意。無疑,收穫都不會差。

許多時候,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是隻從別人的那裡去索取,而是要發自內心地付出,去努力經營,它才會不請自來。

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出生於民國時期合肥的名門望族。張家包括張兆和在內的四姐妹,都有著傳奇的一生,被稱為“最後的閨秀”。

能夠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孩子,得益於她們的母親陸英,從小對她們的特別而有意義的教育方式。

陸英和丈夫先後共生育了14個孩子,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書香氣濃郁的文化氛圍,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她決定在家裡辦一個學堂。

她還讓家裡的僕人以及他們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因為她覺得,如果僕人們粗俗沒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張家學堂開辦後,陸英還制定了相應的教學制度,要求大家時刻都要互相監督和競爭,僕人們也要比賽識字。

因此每個人都更加勤奮,家裡的學習氛圍果然越來越濃了。

陸英36歲就英年早逝了,在她逝世後,即使後來戰亂連連,時運不濟,僕人們都依然把陸英的孩子們照顧到成年。

正因為陸英能把僕人們像自己的親人朋友一樣對待,無私地給他們提供學習和思想教育的寶貴機會,所以僕人們在張家盡心盡力,發自內心地回報,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給以了很大的助力。

張家的孩子們也同樣將母親的智慧傳承吸收,凝練成自身的光芒,成就了合肥四姐妹。

可見,對人無私和良善的魅力竟是如此巨大。正是因為先做到了為別人付出,其代價自動生成無後顧之憂的模式,轉化為更多的能量長效回饋。


04決定付出,就別要求回報

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曾經有一個段子: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

不要求回報,該到自然到;

不要急得到,心靜便無惱。

所有不先付出就要求別人回報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無論是不求回報的付出,還是有目的的付出,都需要捨得時間和精力,需要真誠地做到。

而真誠付出的過程,遠比得到回饋的那一刻更有意義。

“不幫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氣!”:別人的慷慨取決於你怎麼對別人

但是我們更要明白先做到和得到之間的真相:

首先,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做買賣,有來有往。來往得密切,得到的情感交換就會越多,交往程度的質量越高,越容易得到對方更有價值的回饋,哪怕只是一句真誠的話語。

其次,對於有的人,即使你付出再多,也不會得到對方同等的回報或積極的回應,有可能還會受到惡意的揣度。

沒關係,不要因此而失去自我價值感和認同感的信心。就像王菲唱的《不愛我的我不愛》中的歌詞:我們擁有的多不過付出的一切。

所以一旦決定了付出,就不要期待有百分百的收穫,做好值得的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最後還是要記住這一點,想要別人怎麼對你,自己得先要做到為別人。

—END—

個人小可愛:@吳配雁 80後寶媽,文字就是我的詩和遠方,愛幻想更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