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兩天

#學生微信群發敲打表情被批#

衝上了新浪熱搜

引起熱議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據悉

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班級群裡

問問題時發了兩個“敲打”的表情

遭到老師嚴厲批評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老師認為該表情有“毆打”自己的意思

並責令學生寫檢討

不過,學校副校長表示

事後雙方已消除誤會

隨著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普及

網絡社交成了我們生活中

與他人溝通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

“表情包”的應用給聊天增加了不少樂趣

卻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有網友替學生解釋

這真不是要毆打老師的意思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也有網友認為學生的做法不妥

發表情也應謹慎行事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那麼,問題來了

到底是啥意思呢?

昨晚7點多

騰訊官方就請來了

「敲打」表情的參與設計者

為大家釋疑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

Q:「敲打」表情是怎麼想出來的呢?它到底是個啥意思?

A:「敲打」表情呀,最開始的設計靈感是來自一個漫畫畫面,老和尚拿木魚敲打小和尚。

是一種老和尚敲打小和尚,老媽打兒子的寓意,其中也有提示(即'你該醒醒了')的意思,是一種親密關係打鬧場景的表達。

從上文事件的語境來看,這個學生應該是想表達自我敲打的意思,也有可能他想發「奮鬥」的表情,結果手抖,把臨近的「敲打」表情給點了,手抖發錯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由於年齡、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

對同一張表情的理解可能天差地別

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有網友不禁感嘆

“這可能就是代溝吧!”

對此,@人民網 也發起投票

“你覺得哪個表情最易產生歧義?”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投票結果顯示

“微笑”表情的成績一騎絕塵

看到這個結果

有人會心一笑也有人疑惑不解

如此溫和、無害的微笑表情

能有什麼歧義?

然而對一些人來說

這象徵著嘲諷、假笑

它還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稱號

“死亡微笑”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在不明所以時

只是收到一個“死亡微笑”

就嚇得膽戰心驚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最讓人慾哭無淚的是

這一表情的受歡迎程度極高

可以說是

爸媽的心頭好

中老年人最愛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在此次 “表情包事件”中師生身份互換

那麼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除了“微笑”之外

表情“拜拜”也是歧義高發戶

不信你看

↓↓↓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對“呲牙笑”表情

長輩和年輕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因人而異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對錶情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

但當一個人理解十分與眾不同時

尷尬的事就發生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表情

他們都變了……

一句嘲諷+一個表情=陰陽怪氣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得益於網絡拌嘴大師的“垂憐”

這些表情在網絡罵戰中的高頻使用

使它們一出現就讓人聯想到“陰陽怪氣”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表情沒有變

是用表情的人變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有網友不禁發起愁來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人們對同一表情的理解不同

可能會引起誤會

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最難不過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那麼面對這一難題

我們應當妥善如何應對呢?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學會溝通

多數誤會自會迎刃而解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編輯:斐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關注“廣東共青團”B站、抖音、微博

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這是“想打老師”?網友真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