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的大樹理論

自以為是者,知識越淵博,就越危險

大樹理論 王陽明有個弟子叫孟源,有自以為是,愛好虛榮的毛病,王陽明曾多次批評過他,但是沒有效用。有一天,王陽明剛剛批評過他,有為學友來談自己修行的近況,請王陽明指正,孟源 就在旁邊說,你呀,才剛剛達到我以前修行的水平,王陽明看著孟源說,你的毛病又犯了,孟源臉色通紅,想要為自己辯解,王陽明立即嚴肅起來說,你的毛病又犯了。他藉此教導孟源說,這是你人生中,最致命的病根,就像方圓一丈的地裡種了一棵大樹,雨露滋潤,土壤栽培,只是滋養這顆大樹的根,如果在這棵大樹周圍,種下好多莊稼,上面的陽光,被樹葉遮蔽,下面的土壤,被樹根纏繞,這些莊家怎麼長的成呢?只有砍去這棵大樹,將樹根拔得一乾二淨,才可以種植這些好莊稼。如若不然,不敢你如何努力,認真栽培,也不過是滋養這顆樹根罷了。大家都知道漢末時期的楊修,他名揚中國歷史,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少功績,而是因為他有諸多小聰明。關於他的小聰明,史不絕書,我們僅舉幾例。有一次曹操讓人建造一座花園,建成日,他去參觀,什麼都沒說,只取筆在門上寫了一活字,許多人都不明白,楊修跳出來,道破天機。門內填活字乃闊子也,曹先生嫌這門太闊了。工匠們急忙把門改窄,曹操再來看,很高興問,誰告訴你們的。有人說,是楊修。曹操當時就覺得,楊修很聰明,不久呢,有人給曹操送來酥餅一盒,曹操隨手在盒上寫了一盒酥,三個字,就放到了案上。楊修進來看見,就把酥和大家分吃了,曹操來了以後,問他什麼意思,楊修回答,丞相您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豈敢違背您的命令呢,曹操覺得楊修真的很聰明,那麼曹操在當時呢,身為亂世丞相,總是在擔心別人暗殺他,於是就吩咐侍衛說,我這個人,精神不好,即使睡覺,突然就會對近我身的人下殺手,你們千萬不要在我睡夢中近身,侍衛們都同意了,但有一次,曹操在睡夢中把被子蹬掉,侍衛近身給他蓋被,曹操抽出寶劍宰了侍衛,然後繼續睡覺。醒來後呢,眾人對他說了事情經過,曹操大哭,厚葬侍衛,事後眾人都認為曹操能夢中殺人,只有楊修說,不是丞相在夢中,而是我們在夢中。曹操在這件事上,覺得楊修聰明過了頭,但他決定再給楊修一次機會,可惜楊修沒有珍惜。曹操和劉備在對峙的時候,進退兩難,於是對著廚師端來的雞湯發呆,然後說了兩個字,雞肋,楊修聽說曹操說了這倆個字以後,開始在軍營上躥下跳,說丞相要撤兵,因為按他的理解,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曹操知道後,暴跳如雷,怒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將其斬首。一代聰明人楊修,就這樣沒了,曹操的確聰明,思維敏捷,很多別人知道的迷誤問題,他卻洞若觀火。

王陽明的弟子孟源,也具備這種才能,楊修和孟源都有個共同點,炫耀時,不知道自己是小聰明,他們還以為是自己的良知很明。孟源和楊修為什麼稱作自以為是,而不是高度自信呢,原因如下,第一,他們固然能發現問題的樞紐,但全部說了出來,第二,他們發現的那些問題,其實都是小問題,人對於發現小問題的沾沾自喜,往往是難成大事的直觀呈現。第三,再無傷大雅的小問題時,自以為是是表演給別人看的,而高度自信,是表演給自己看的。第四,表面看上去,他們只是很淵博,無所不知,其實只是他們讀書讀偏了,真讀書人,是壯大自己,而不是炫耀自己比別人聰明,人一旦自以為是後,就如王陽明所說,你學的越多,掌握的知識越淵博,其實就越給自己帶來傷害,因為自以為是是大樹,遮蔽了你認知的一切,你唯一留下的,只有那顆自以為是的大樹,什麼種子在下邊都不會發芽,楊修如果不飽讀詩書,就不會有那麼多才能,沒有那麼多才能,就不會猜中曹操說出的問題,不會猜中就說不出來,他可能會躲過一劫。這就是大樹理論,自以為是者,越是知識淵博,就越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