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筆下的小村 讓“鄉愁”變“鄉戀”

林徽因筆下的小村 讓“鄉愁”變“鄉戀”
林徽因筆下的小村 讓“鄉愁”變“鄉戀”

高橋竹村一景。

□本報記者 吳平 文/圖

“映紅了的葉子疏疏隔著霧”“白沙一片篁竹圍著的茅屋”“一棵棵野藤絆住一角老牆頭,斜睨兩根青石架起的大門”……這是民國才女林徽因《十一月的小村》所描述的李莊鎮高橋村。如今的高橋村除了還原詩裡的質樸天真,更邀請村民一起打造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4月20日,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高橋村村民劉國明,正在籌備“五一”小長假農家樂的接待。公筷、酒精、消毒液等一應俱全,村裡還設了體溫監測站、口罩發放點等,為即將到來的客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護。劉國明先後在北上廣等地開店,2016年返鄉後看到家鄉發展不錯,便與人合夥當起了農家樂老闆。更讓他驚喜的是,農家樂被融入了全鎮規劃、全區規劃的重要節點,通過藍圖引領,要保證這裡的發展至少持續20年。

盤活園區國資引領第一步

高橋村位於翠屏區到長寧縣的“百里翠竹長廊”沿線,區位優勢明顯,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當地村民也有發展的主動性,幾年前就自發成立了合作社種植柑橘。

但是,零星發展不足以支撐鄉村振興。“以前有公司來,看中哪塊就發展哪塊,更多以公司為核心。”李莊鎮人大主席蘇軍介紹,如今的規劃,以本村、本鎮利益為中心,設置優選門檻,符合當地長遠規劃的,才招商引資進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把“怎麼發展”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但對村鎮自身融資能力、運籌執行能力則要求更高。為此,翠屏區以國資公司三鼎公司為引領,打造高橋竹村項目,將其扶上馬、送一程,培育成熟後,再交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來接手。

三鼎公司相關負責人陳雲偉介紹說,高橋竹村一期項目約200畝,涉及30多家農戶,沒有一處拆建,完全在原址進行風貌打造,整理出閒置房舍加以利用。村民將房屋按照6-8元/月·平方米的價格租給三鼎公司,後者再進行招商。目前引進了房車露營、民宿、竹編體驗等多種業態,在前三年免收租金。村集體辦公樓將二樓出租給三鼎公司,僅此一項就帶來10萬元的年集體經濟收入。

除了招商,該村也鼓勵村民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己當老闆開店,並給予專業培訓。村上竹編熟練工已有六七個,其產品在遊客中心展銷頗受歡迎,也有江浙老闆收購,年收入能達5萬元左右。該村村主任胡楊介紹,2019年國慶長假期間,高橋竹村接待遊客1.35萬人次,餐飲消費30多萬元,土特產品交易15萬元。

“一村一品”嚴把規劃質量關

高橋竹村的規劃是與李莊鎮的規劃緊密結合的。在翠屏區的規劃中,李莊鎮被劃入“城區組團”,未來重點發展文旅、文創、影視等新型服務業。同時,翠屏區也將爭創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大規劃套小規劃,保持調性一致、優劣互補、協同發展,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蘇軍認為。

李莊鎮如今有14個村、2個社區,各村規劃都在進行中,目標是各有特色,又遙相呼應。例如,高橋村西南邊的興文村,引進虎竹園項目,單單給上百隻老虎提供肉食,就能帶動200多戶農民發展畜牧養殖等。東南邊的竹皇宮啟動了影視城項目,號稱“宜賓橫店”。2019年8月,配合上海衛視拍攝節目,粉絲擠爆了當地的大小旅館。此外,在百里翠竹長廊沿線,還分佈有竹博園、橘香小鎮、太公田園綜合體等,通過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和引進不同業態,打造“一村一品”。

不過蘇軍也發現,這輪規劃不單純是產業規劃,還包括社會經濟生態方方面面,因此不能急於求成,要有繡花般的耐心和細緻,嚴把規劃質量關。他們請規劃公司的人員深入到農村,與村民、村幹部、業主等深入交流,直到熟悉這個村子如同熟悉自己家一樣才著手做規劃。這樣出來的規劃,才能不脫離實際、不脫離情感、不脫離真實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