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繼HW3.0芯片事件之後,特斯拉又因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的上市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導致大批車主詰問特斯拉,維護自己的權益。

車主不滿的原因有很多,讓大部分車主惱火的是感覺受到欺騙和隱瞞。

他們表示特斯拉銷售並沒有告知他們長續航版Model 3正確推出時間,告訴他們最快也要年底推出,並讓車主們儘快提車。然而4月初國產Midel 3長續航版突然空降,直接踩到車主們的痛點,從而引發大批車主向官方討要說法,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其實這樣的事件在造車新勢力中無獨有偶,實屬常見,只是特斯拉名氣更響亮,自然受到的關注更多。為什麼造車新勢力會頻頻出現這樣的事件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造車新勢力車型升級迭代腳步更快

以Model 3車主維權這件事為例,4W的差價真的至於讓車主如此委屈嗎?顯然不是,而是"我才買的新車,怎麼扭頭就有新款了?性能還比我這好?"這就像你衝著拍照高清買的某牌新手機,用了沒倆月,它出了個新款,手機像素多2000萬電池還多1000mAh,你說氣不氣?

以前的傳統車企,這樣的性能前後大落差是隻有車型換代才會有的,但傳統車企換代時間至少4年。比如寶馬3系,從第六代到第七代車型中間間隔7年時間;再比如奧迪,國內在售的是2016年9月上市的第九代車型,到2020年4月才推出中期改款車型,並且改動不大,在動力參數上甚至沒有改變。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傳統車企的產品升級和換代是已經形成基本固定的規律的。在升級或換代之前會發布消息預熱告知消費者。消費者看到消息就去了解,這款車我想不想買?適合我嗎?有必要買嗎?有充足的時間考慮;然後新車發佈,伴隨一些列優惠活動。消費者享受到優惠了心情佳,買賣雙方都滿意。然而造車新勢力不一樣,更迭換代就像手機軟件一樣快。

我們先看兩款車的更迭時間:

從表格中不難看出,造車新勢力車型版本更新時間非常快,這樣時間間隔不到一年的時間,甚至7個月。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這樣的速度相對於傳統車企無疑了很多,那內在原因是什麼呢?其中一部分也許是受到國家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變化影響。

可以看到,新政策對於純電動車在資金上的扶持力度不如從前,而對於資金鍊比較薄弱的造車新勢力來說,補貼是非常重要的,補貼的降低會導致造車成本以及售價變高,對於還在成長中的造車新勢力就像是一陣狂風。為了站住腳跟,不得不提升競爭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續航里程。

另一方面,國內電池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並且續航里程提升速度不可小覷,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在部件成本越來越低但續航里程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自然是誰先升級產品誰就更有競爭力。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軟硬件的升級速度

智能汽車的軟件迭代以天作為單位,硬件平均每30個月發生一次大概。由此可見造車新勢力更看重產品的智能科技化。

對於剛起步的造車新勢力來說,造車經驗薄弱,如果想用這方面去跟傳統車企競爭那無疑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但在智能科技化方面,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新造車勢力沒有傳統車企的模式束縛和鼓勵,在產品智能化方面創新反而更快。

而這恰巧是年輕消費者群體更感興趣的東西,以新取勝是新造車勢力"彎道超車"的重要倚仗。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2月底的特斯拉芯片事件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為HW2.5自動駕駛芯片與HW3.0之間性能差巨大。其實在國產Model 3交付之前HW3.0已經發布,但由於疫情導致供應鏈受阻,否則國產Model 3應該已安排上了。

我們再看2018年上班呢交付的蔚來ES8,不僅在那時就有了優秀的366km續航里程,更是搭載了Mobileye EyeQ4自動駕駛芯片,成為全球首個搭載車載人工智能系統"NOMI"的量產車。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就有了更有料的MOMI Mate2.0人工智能系統和NIO 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全新的MOMI Mate2.0人工智能系統採用車內全圓AMOLED屏幕,不但更加簡潔智能,還增加了很多可以個性化定義的功能,語言交互系統又上一層樓。最新的NIO 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則新增了7項功能,真正實現了L2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

由此可見傳統車企採用的模塊化生產模式雖然節省了成本和生產週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其在智能科技化方面發展的後腿。造車工藝相對簡單的造車新勢力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所以他們在產品智能科技化方面更新迭代更快。為了將消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快速的淘汰更新也不足為奇。

造車新勢力屢遭維權,特斯拉也沒逃過,到底是車企失職還是有隱情

小編語

無論是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推出後車主"維權"事件,還是沒有搭載HW3.0引發的不滿,這些事件背後都有源頭——沒有事先通知消費者。知情權沒有得到尊重的消費者,自認失去了主動權,在購車上感到被動,才會在新版出現之後感到委屈和憤怒。

而目前新造車勢力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也許是為了更好地經營下去,但這樣的方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用戶對於品牌的印象,用戶口碑地下不利於長期發展。因此造車新勢力需要找到正確的營銷方式,打破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