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我國大力發展交通,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被譽為"基建狂魔"。將天塹變通途,靠的是實力,更是無數的經驗與教訓。在崇山峻嶺中修建鐵路,需要不停地尋找最和諧的方式

1981年發生在成昆鐵路線上的利子依達事故,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起鐵路事故,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悲痛和思考。

一、一場離奇的事故帶走了二百多人的生命

7月9日凌晨,一個細雨紛飛的夜晚,成昆鐵路上有一輛從格里坪開往成都的直快442次列車於緩緩地開進了尼日車站。這輛列車停靠在尼日車站,除了上下旅客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目的,就是避讓從迎面開來的211次列車,只有等211次列車通過,442次列車才能駛出。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在短暫的交匯之後,442次列車放心地駛出了車站。在442次列車駛出尼日車站1分鐘後,尼日站值班員聯繫下一站烏斯河車站,告知442次列車開往尼日站,正在區間行駛。可是,值班員用鐵路光纜信號卻未能與烏斯河車站取得聯繫。

鐵路光纜不在特殊的情況或發生重大事故的時候是不可能斷掉的,也就是說442次列車的前方發生了足以阻斷線路的重大事故。然而僅在一分鐘前,211次列車剛從那段鐵路開過來,車站值班員十分不解,但是他們意識到前方一定發生了事故。

在遙遠的1981年,火車上還沒有無線通訊設備,因此,值班員無法告知442列車前方發生的事故,442次列車上的人對發生的情況一無所知,就在車站值班員的疑惑與擔憂下駛向了死亡的道路

442次列車以每小時四十千米的速度奔向一個名為奶奶包的隧道中,奶奶包,聽起來是一個溫暖而有趣的名字,但這個隧道卻殘忍地把這輛列車引入了

死神的包圍圈。列車在隧道中過了一個彎道,即將衝出隧道開向利子依達大橋的時候,發生在眼前的景象讓駕駛員王明儒大吃一驚,他無法看到隧道的反光,這意味著前方沒有了鐵軌。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這時,列車上所有醒著的人都驚呆了。當時442號列車乘務員孫澤英回憶道:"過了隧道就是橋,是千分之四的下坡,倒拐過去就看到這個橋已經斷了。"橋斷了,鐵路沒有了,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沒有多餘思考的時間,火車駕駛員王明儒立刻拉下了緊急制動閘。

在剎車的這一瞬間,列車員曾德明留下了這樣的回憶:"還在山洞裡面,突然的一聲急剎車,我就從乘務室板凳上跳起來了,當時有兩閘,先是一個撂閘,然後我們車上幾個列車員,頭都撞破了。然後是個包閘,整個車廂的燈全都滅了。"

但是緊急制動未能改變這輛列車的命運,442次列車像是脫韁的野馬,衝出了斷橋,先是火車頭凌空墜下,掉進了黑森森的利子依達山溝,緊接著就是第二臺機車、第十三號行李車、第十二號郵政車,最後是十一號、十號、九號,客運車廂也相繼從空中轟然墜落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不過,因為駕駛員關鍵時刻的緊急剎車,八號客運車廂雖然翻倒在了隧道口外,但是列車後部的七節客車和一節餐車上七百多位旅客的生命還是得救了。後來為了救助被困和受傷旅客,442次列車的運轉長冒著生命危險,摸黑穿過奶奶包隧道,向尼日車站方面求救。

隨後尼日車站烏斯河站的工作人員很快組織起了搶險隊伍,最終把傷員們救了出來,悲劇終於緩緩落下了帷幕。最終這起事故還是造成了兩百七十五人的死亡和失蹤,成昆線也被迫中斷長達半個月之久。

二、究竟是什麼在幾分鐘之內摧毀了橋樑

說到這,很多人心裡還透著疑問,幾分鐘前還能通車的鐵路怎麼幾分鐘之後就沒有了呢?是什麼力量造成了鐵路斷裂呢?帶著這些疑惑,一隻調查組開進了利子依達。最初的猜想是有人炸燬了這段鐵路,這個猜測很快就被否定了,原因是現場並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而且能把整座橋樑炸燬,炸藥的體積一定是巨大的,

空投也是不現實的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忽然,調查組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在利子依達溝裡,出現了許多的大石頭,在之前是沒有的,調查組懷疑是泥石流把這些石塊衝來的,可是那天利子依達溝只飄了濛濛細雨,按理說是不可能造成泥石流的。

後來,調查組把調查範圍擴大,終於發現了這場

事故的禍端所在。那天在利子依達溝的源頭,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下了大暴雨,這場大暴雨引發了山洪,導致了一場規模罕見的大型泥石流,這場泥石流像一個巨大的磁鐵,一路吸附著各種石塊和沙。

到了最後,巨大的泥沙裹挾著兩層樓高的巨石,推動者四百多噸重的石塊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撲向成昆線上的利子依達大橋將其沖斷,至此,事故的原因真相大白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200多人遇難,現場遺蹟屹立至今

三、如今的利子依達還存在事故舊跡記錄著這場災難

現在當我們再次來到利子依達溝的時候,能看到的只有廢棄不用的奶奶包隧道,裡面沒有鐵軌和枕木,只有牆上一些行車符號能夠讓人回憶起這裡曾經有火車通過,而出了隧道,除了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山石就是殘敗的橋墩孤獨的屹立在亂石堆中。

再大的災難終會過去,人們總是要在悲痛中繼續前行的,新的利子依達隧道吸取了這場血淋淋的教訓後,成昆鐵路線從此穿越利子依達溝底部山體,避開了泥石流的威脅,類似的災難再也不會發生了。

如今這場事故距離我們已有三十九年之久,這樣的事故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逝者如斯,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悲痛,還有反思,鐵路工作者不斷的研究泥石流,對成昆鐵路改造擴建,擋攔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使得成昆鐵路直到現在依舊是重要的鐵路幹線。

文/南宮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