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天天見】楊秋菊:帶領殘疾人闖出一片天

記者走進碭山縣朱樓鎮陳寨村扶貧工廠,只見30多名殘疾人坐在操作檯前做手工編織,檯面上擺放著發財樹、龍鳳呈祥等琳琅滿目的手工藝製成品。

  “多虧了‘領路人’楊秋菊,讓我從生活的陰影中走出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這裡務工的貧困殘疾人陳省芹說,“我雖然沒有健全的腿,但只要有一雙巧手,同樣可以養活自己,還能為社會創造財富。 ”

  楊秋菊是朱樓鎮陳寨村人,今年41歲,現為碭山縣摯愛殘疾人手工坊當家人。她丈夫因病殘疾後,兩個孩子正在上學,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難境地。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手工編織,經過不懈努力,學會了數十種手工編織技術。她晚上加班編織各種工藝品,白天到街上擺地攤銷售。丈夫也跟著她學手藝,不久,家庭經濟條件大有好轉。

 “我從丈夫身上看到,殘疾人也希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關鍵是讓他們樹立生活的勇氣、志氣和信心。 ”楊秋菊說。脫貧以後,楊秋菊想方設法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困境。楊秋菊吸收一些會唱歌表演和會編織的殘疾人,成立碭山縣摯愛殘疾人藝術團,經常到縣城裡和外地表演節目、銷售手工編織品,這支殘疾人團隊開始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2015年,楊秋菊成立了碭山縣摯愛殘疾人手工坊,吸收了一批貧困殘疾人務工。

  10多年前,陳省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對生活失去希望。楊秋菊主動找到陳省芹說:“老大姐,你要堅強地生活下去啊。要是不嫌棄的話,就加入我們的團隊吧。 ”陳省芹加入了摯愛殘疾人手工坊,不到一年就成了編織隊的業務骨幹。她變得樂觀豁達,和以往相比像變了一個人。

  2017年,陳寨村建了電商扶貧驛站和扶貧工廠,邀請楊秋菊和她的殘疾人團隊進駐規範化的廠房。楊秋菊高興地說:“有了寬敞的廠房,我帶動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

  去年初,楊秋菊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白天照看扶貧工廠,晚上照看家人,實現了工廠、家庭兩不誤。她的殘疾人創業基地也越來越紅火,如今員工有100多人,其中老弱病殘佔八成以上,已帶動45戶貧困戶順利脫貧,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2017年11月,楊秋菊的陳寨村電商扶貧驛站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脫貧致富示範基地”稱號。 2019年11月,她榮獲安徽省“巾幗建功標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