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看開"的兩種人生態度


有時候說我們要人生豁達、萬事看開;達到這種境界,有時又分兩種處世:一種是活著就好、每天開心快樂;一種是人生太短、不讓時光虛度。當然,這兩種也不是絕對,有無數中間態。

前一種狀態萬事會湊熱鬧,但都哈哈一笑,是路人甲乙。後一種狀態,只會專注自己的目標,是主人公AB(其實一生做好一件事業,就已經不錯了,就是人生有了真正意義)。

他們的萬事看開,是因為其他事實在太小,而時間、精力(生命)無價。就象蘇格拉底(希臘哲學家)被老婆罵出門,又當頭一盆洗腳水,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打雷後要下雨”;就象錢鍾書,因《圍城》的出版,引來無數訪客,但一律被楊絳(老婆、作家)擋在門外,說他正在寫作,不好意思!

這兩種狀態都會達到一種自我幸福,一種是表層的、一種是精神的。也都有一種強烈的生命欲,前一種是因為活著就是幸福;後一種是因為自己的事業還未完成、還未達到完美。就象米開朗基羅89歲臨終: “我對藝術剛剛有點入門,卻要死了; 我正打算創作自己真正的作品呢!”

當然,我對這兩種狀態也持中性態度,因為人生都是我們閱歷文化的產物,又受時空條件的限制;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評判的。

我想跟晚輩交流的是,你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你們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你們有更好的未來,我愛你們。

202004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