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王峰說:以前月工資2000,想著要是能收入過萬,該多幸福,結果,現在月收入2萬,看著別人年薪四五十萬,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問他:那些年收入四五十萬的多大了?工作幾年?

王峰說:普遍是中年人,在專業領域積累了數十年

我說:那你這才工作3年,跟別人工作十年的去比較,不是自討苦吃嗎?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談合作之前友好的握手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看看人們更傾向於居住在什麼樣的環境裡。有兩個小區完全免費提供給你,一個是別墅區,一個是貧民區。不同的是,在別墅區,周圍鄰居收入都比你高,在貧民區,你的收入比所有鄰居都高,請問你會選擇住在那個小區?

心理學家隨機採訪了很多人,多數人的選擇是住貧民區。寧願降低生活質量,也要比周圍鄰居強。

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人們會不自覺的做比較,當你比周圍人強時,你會獲得一定的心理優越感,而別人也會對你更加尊敬。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站在高處的人,會自然有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這也類似一句俗語,“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句話出自《戰國策》中的《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一文,原文是“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鳳凰雖然尊貴,但沒有人會在意鳳凰的尾巴長什麼樣。而對於一隻雞,雞頭卻是核心所在。

就好比,你在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裡是一箇中層管理,儘管同事對你彬彬有禮,但做事情需要領導批准,有時可能受人支配;如果你跳槽到一家小點的企業,成為CEO,成為決策人,掌控著公司的命脈和員工的生殺大權,公司裡其他人自然對你尊敬有加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會議現場

事實上,與他人做比較通常是無意識的行為

  • 比較源於人們的生存本能。古代人們需要與各種猛獸進行對比,以便能更好的活下去;後來,需要證明比別人強,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獲取優勢地位。
  • 比較也源於人們的社交屬性,多數人需要通過比較來獲取反饋,明確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是誰,從而採取更利於生存的處事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溫飽已經不再是問題,然而,人們這種做比較的本能依然存在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古代人狩獵壁畫


既然做比較是無意識的行為,並非說,不能比,而是要選擇正確的比較方式

王峰工作3年月入2萬,已經是不錯的收入。他之所以痛苦,不在於他跟別人做比較,而在於他做錯了比較

別人可以拿年薪四五十萬,是因為別人有了數十年的專業積累。而王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資歷和經驗都比較欠缺,缺少積累。

拿自己缺少積累的現在,跟別人已經擁有足夠積累的現在,做比較,對王峰自己是極其不公平的

就好比你拿一個孩子跟一個成人去比成熟度,拿一個成人跟一位老人去比健康度。不對等的位置進行唯一標準的比較,是在耍無賴。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自信的商人


不要讓自己處於這種不公平的比較狀態裡。如果非要跟人比,應該怎麼比?

正確的方式是拿別人有積累的現在,跟你有積累的未來去比

  • 比如同事工作十年,年薪四五十萬,王峰現在工作3年了,那麼再過7年,王峰的年薪是否也可以到四五十萬?
  • 換句話說,如果7年後,王峰希望年薪四五十萬,那麼現在他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他應該提升實力、增進資歷、積累經驗,成為專業領域讓人認可的人。

王峰恍然大悟,說:對,別人收入高是別人積累的結果,跟別人比較只是徒增煩惱,還是要把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提升自己的實力,收入提升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拿別人的現在去跟自己的未來比,也並非絕對正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今天想跟一個人去比,明天或許你就換了賽道,一個對方並不存在的賽道。

所以,對待比較最合理的態度,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

  • 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更優秀一點;
  • 讓一年後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積極一些,更優秀一些;
  • 讓三五年後的自己,比今年的自己,更幸福一些,世界更寬廣一些。

然後,你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樣不斷要求自己的最終結果是:有一天,你不會想著再去跟誰比較,因為

你有了清晰的生活準則,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人們感到痛苦的一個根源在於:與他人做“錯誤”的比較

自由自在的騎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