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鬢邊不是海棠紅》劇中曾多次提到“家傳”的概念,指的是梨園行一向講究師徒制的技藝傳承。事實上,中國人師徒制的技藝傳承源遠流長,並不僅限於梨園行,最初可追溯至西周初設立的“工商食官制度”。簡單的說,正是這個制度形成了中國百工技藝幹一個行業,就一直幹下去,在一個領域,就一直傳下去的特點


正所謂“法不輕授,技不妄傳”,每門技藝的傳承往往都有著自己的傳承規則,這些規則初始時比較簡單,通常是選擇傳人的一種規則與考驗標準,而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傳人的不斷增設後,卻變得越來越複雜,往往違背了其祖師爺的初衷,變成了“刻意刁難”、“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敝帚自珍”,成為阻礙該技藝傳承與發展的桎梏,許多絕技也因此失傳(比如老白覺得非常可惜的

中國武術,下文有專門分析的部分),以致現在的很多人都以為那些技藝只是傳說。


01 中國人看重“家傳”的原因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中國一向講究“名師出高徒”,無論想從事什麼行業,第一步都是儘可能的拜個“名師”,為何?


因為“名師”代表著完善的傳承體系和現成的師門人脈資源。完善的傳承體系意味著只要師傅願意教,學藝者就可以學到全面而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是站在師門歷代前輩的肩膀上去學習,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在古代,各行業技能與知識的傳承往往把持在少數人的手裡,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叫“知識壟斷”,很多人想學而無門。比如以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不管官職高低,自己或者兒孫娶妻的時候,女方但凡能陪嫁一本有名的典籍孤本,那可比得了多少銀錢珠寶都要高興,這就是古人對知識的看重。


另一方面,在行行講究排資論輩的中國古代,行業新人往往會受到排擠與打壓,除非如商細蕊那般天賦高到令人只能仰視(即使強如商細蕊,也離不開商菊貞、寧九郎的“家傳”與杜七爺、程鳳台的幫襯),否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在自己入行初期非常需要“貴人”提攜或抱團取暖,師門長輩、師兄弟以及師門的人脈就是天然的榮辱與共的“圈子”、“門路”與“靠山”


02 細說“家傳”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口口相傳”、“每代只傳一人”、“傳子不傳女”、“不傳外姓”、“師傅留一手”、“技藝分傳多人(比如師傅有三種本事,就將這三種本事分開傳給三個徒弟)”是中國“家傳”中被應用的最為廣泛的規則,而正是這些規則造成了中華歷史上無數絕技的失傳。

在老白的理解中,中國的各種技藝傳承一般可以分為道、法、術三部分道,是該技藝的核心,也是綱領性的東西,是對該技藝一個整體而深刻透徹的解析,師傅不到最後或者緊要關頭絕不會傳給徒弟;法,是歷代師門長輩包括師傅在學習該技藝時產生的心得感悟,並經過了實踐檢驗後的精華部分,簡單點說就是“訣竅”、“絕技”、“絕活兒”這是中國行業內門戶之爭中所倚仗的東西,也是靠其謀生的關鍵,只會傳授給有血緣關係或非常信任的後輩弟子;

術,則是一些可以廣為流傳的手段或方法,基本弟子拜師之後或多或少都能學到一些。

家傳”在資訊不發達、知識壟斷的古代,是最重要、成本最低、保密性最好的技藝傳承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往往由於突發事件或種種不可抗拒因素(比如焚書坑儒、罷黜百家、五胡亂華、天災人禍等等)而造成技藝的失傳,很多歷史上的絕技流傳下來的都只剩下了術的部分(如《易經》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僅剩《周易》),後人按圖索驥,如同盲人摸象、管中窺豹,自然神奇不再


03 中國武術“家傳”之殤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老白是中國武術的愛好者,曾學習過一些皮毛,年輕氣盛時還曾為了證明中國武術也很能打,與人上過拳臺。現代很多人認為中國武術都是花架子,只適合強身健體,不適合實戰格鬥,老白對此一直不敢苟同。

很多人並不清楚中國武術並不只是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而是融合了飲食營養、中醫藥(配合練功的調理之法、內服外用的中草藥學等)、精神修養、武學理念、打法(各種格鬥技巧,如卸力、借力、發力、反關節技、兵器等)、練法(習武的基礎,包括煉氣即俗稱的內功/呼吸法、煉體如扎馬步、煉神如入定、冥想等)等為一體的一門系統的科學。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古言云“窮文富武”,是指中國武術並不只是簡單的教授一些招式和練功的方法,也不像現代格鬥一樣只注重培養力量、速度、反應、實戰經驗。實際上,習武是學習一門系統的科學,是內外兼修、從精神到肉體一種整體昇華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打開人體寶藏,激發人體潛能的過程老白推測人體潛能其實是上古人類退化了的種種身體本能,甚至現在被傳的神乎其神的種種超能力,在上古之時可能只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常見能力)。因此,“家傳”在武術領域尤為重要,若無系統傳承,習武者很容易身體出問題,甚至“走火入魔”。

中國武術界的門派之爭相較其他行業更加激烈,偷師、臥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敝帚自珍”現象自然更為常見,也因此中國武術很多絕技的道、法、術中,往往只有術的部分流傳了下來,自然成為如今大家所認為的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中國的“家傳”  |   觀《鬢邊不是海棠紅》有感系列

太極宗師 楊露禪

以眾所周知的太極宗師楊露禪為例,他到京城與人比武,出手必見紅,響徹京城的“楊無敵”那是真真正正打出來的威名,而流傳後世的“楊氏太極拳”其實是楊露禪當年為八旗子弟們專門改編的太極拳健身操而已

中國武術之殤,是廣大中國武術愛好者們也是老白心中永遠的痛。請大家珍惜知識共享的現今社會,這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幸福。

------------------------------------------------------------------------------------------------------------------------------------------------------------------------------------------------------------------------------------------------------------------------------

善良的白澤,自稱老白一個有點情懷、有點故事、有點文化的長腿大叔。

老白喜歡寫作、文史、音樂和運動。雖經歷不少風浪,但一直“眼中有暖意,心中有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