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最近疫情在家時間長了,因為對疫情的擔心,老王感覺有點累,自己主動到醫院做了一次全面體檢,不檢不知道,一檢嚇一跳,體檢報告告訴老王:發現了顱內血管多發狹窄。這一下讓老王有些擔心,老王也真是想不通:我的腦血管怎麼就狹窄了?我一直注意鍛鍊身體,也很注意飲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但為何發生了狹窄?這要從腦血管說起。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腦血管狹窄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腦血管狹窄與支架


一、什麼是腦血管?

從心臟發出的幾條向大腦供血的大血管的下游血管,經過頸部然後進入顱內,向腦部供血,統稱為腦血管,包括二根頸動脈和二根椎動脈,前者又分為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主要供應大腦,後者主要供應小腦和腦幹。這些動脈血管由粗到細慢慢地從顱外進入到顱內,移行為毛細血管,向腦組織供血供氧,轉運代謝產物,最後匯聚成腦靜脈迴流入心。雖然是頸部大血管的延伸,但在結構上與上游大血管略有不同。頸動脈和椎動脈兩者在腦底部吻合成Willis環,這是腦血管最大的特點。腦動脈內膜層厚,有較發達的內彈力膜,但中層和外層壁較薄,沒有外彈力膜;腦靜脈腔大壁薄彈性差,無靜脈瓣;行程彎曲,這些都是腦血管的特點,是造物主的精巧設計,也是造成疾病的基礎。常見的腦血管病有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狹窄,沒有外彈力膜就是動脈瘤產生的重要原因,而血管行程迂曲與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互為因果。不過,腦血管狹窄可以分為頸動脈狹窄和顱內動脈狹窄,其中顱內腦血管狹窄是中國人群腦中風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王對腦血管有了一個大致瞭解,但依舊不明白:我就是高發於中國人群中的顱內腦血管狹窄患者之一,但我發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Willis環的變異


二、腦血管狹窄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腦血管狹窄的原因很多,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原因;動脈炎、動脈夾層、煙霧病也會引起腦血管狹窄。而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有很多:1、年齡性別,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比較多;2、血脂異常:最重要的危險因素;3、高血壓;4、吸菸:且與每日吸菸的支數成正比。被動吸菸也是危險因素;5、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6、肥胖;7、從事體力活動少;8、飲食不健康;9、壓力過大;10、遺傳因素。

這麼多的因素其實可歸為兩點:不可改變的和可改變的,年齡性別及遺傳我們不能改變;我們能做的是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這才是關鍵。中國人的腦血管狹窄多發,除了遺傳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

老王聽到這些,對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還是有不少繼續改進空間的。正視自己的腦血管狹窄是第一步,老王的下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腦血管狹窄卻沒有出現症狀?如果出現症狀,那可能是什麼症狀呢?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血管狹窄後的結局


三、為什麼腦血管狹窄沒有出現症狀?

為什麼腦血管出現狹窄了,卻沒有出現症狀?腦血管狹窄了,不是供血少了嗎?腦子的營養不是差了嗎?那為何沒有出現症狀呢?

其實腦血管有很大的貯備能力(腦血管貯備力),大腦裡的血管存在複雜的調節機制。當一些腦血管逐漸出現狹窄了,另外一些腦血管就會出現代償,西方不亮東方亮,前面我們說的顱底Willis環就起重要作用,比如一側椎動脈狹窄時對側的供應就會增多,或者椎動脈供血不足時頸動脈通過後交通動脈來支援;這只是一方面,強大的代償能力還包括眼動脈的雙重供血、大腦中與大腦前動脈,以及頸內外的血管溝通,新生血管的代償,這些代償能力有先天的解剖基礎,當重要組織發生缺血時各級血管發生響應參與支援,而且這種代嘗支援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這是後天的血管重塑。甚至出現雙側椎動脈閉塞,一側頸動脈閉塞的極端情況,完全只依賴一側頸動脈的供血。當然這種滿足的可能是基本需求,而貯備力是下降的,當狹窄繼續加重時則可能出現症狀?

不同部位的腦血管狹窄,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大腦半球供血的腦血管狹窄會出現頭暈,語言障礙,肢體麻木無力,記憶力減退;可以出現發作性症狀,一過性單癱、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黑蒙,一過性眩暈、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穩發作;嚴重者出現腦中風,永久性上述症狀!

老王聽到這些,新的擔心來了,我的腦血管貯備力到底如何呢?我出現症狀的風險高嗎?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腦血管狹窄的影像學評估。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腦組織灌注檢查


四、腦血管狹窄的影像學評估應該如何選擇?

腦血管狹窄的評估目前主要依賴於影像學,影像學評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CTA、MRA和DSA明確腦血管狹窄的程度及部位,是第一步,其檢測能力上以DSA最高,其缺點是有創性;灌注CT、灌注MR,PET進行腦組織灌注檢查是第二步,從灌注水平了解腦組織的血供水平,這也是腦血管貯備力檢測,它受狹窄程度和側支循環影響。更深入的評估包括斑塊影像,主要是高分辨磁共振,評估斑塊的易損性(破裂的纖維帽、大脂質壞死核、斑塊表面潰瘍及血栓形成、斑塊內出血等)。對於斑塊影像,還有其它血管內超聲、血管內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檢查。腦血管狹窄的血流動力學分析則整合了以上多種因素,鑑別出易損血管和易損組織,利用狹窄近遠端的壓力比來模擬計算血流分數FF,但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其臨床意義仍需進一步評估。

對於老王,出現了輕度腦血管狹窄,但無症狀,目前的腦灌注水平尚可,下一步除了生活習慣的改變外,還需要用藥或者需要手術嗎?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腦血管狹窄的血流動力學評估


五、腦血管狹窄應該如何處理?是否需要手術?

沒有原因、沒有症狀的顱內腦血管狹窄,藥物治療的證據不足。但適當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有預防作用,因此對這類患者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是重點。對於沒有症狀的顱內腦血管狹窄,也不需要施行預防性手術。對於無症狀的頸動脈嚴重狹窄患者,有時可選擇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治療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手段。

什麼情況下必須要服用藥物呢?什麼情況下必須接受手術?

目前有症狀、有原因的腦血管狹窄,特別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夾層導致的腦血管狹窄,才會應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有腦卒中發作,有症狀(頸動脈狹窄程度50%以上,顱內動脈狹窄70%以上),沒有代償或代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做手術。當然手術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必需經過嚴格評估,根據個體差異,最後選擇安裝支架或外科搭橋手術(對頸動脈狹窄行內膜剝脫術)。

對於老王,目前看起來是不需要手術的,但他也有一些擔心,這個病最後的預後到底如何?瞭解最終的預後會增進患者對疾病的理解,並增加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動力。

腦血管狹窄必須要做支架嗎?

腦血管狹窄的處理


六、腦血管狹窄預後如何?

腦血管狹窄逐步發展導致腦血管完全閉塞,如果沒有足夠的側支循環,就會發展為腦中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的腦血管狹窄可能會出現斑塊破裂導致栓塞,狹窄部位的一些小分支堵塞。

1、如果沒有症狀,而且不發展為卒中,有足夠的側支與腦灌注,終身可能是安全的,不會影響壽命和健康。

2、如果出現症狀或已經發展成卒中,一定要積極治療,預後也會很好。

3、如果不對症治療,發展為嚴重的腦中風,預後可能會很差。

腦血管狹窄雖說很常見,但如果有足夠的側支與腦灌注則可能是安全的;但依舊不能忽視,否則加重後嚴重症狀。老王聽到後有點豁然開朗,自己前期的緊張是有些過分擔心了,更加註意些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阻止加重就行了。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