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可以“倚老賣老”,小的可以“少不經事”,中間的“熬”嗎?

生活就像刀刃上舔蜜,甜只是一點點,更多的是疼!

昨晚,就“常年和公婆住一起,沒有私人空間”這件事和老公論道。他說,等我們經濟條件再好點的時候,我們就不和他們在一起了,聽到這裡我心酸的直接落淚,心裡只有“呵呵”兩個字。

他所謂的“經濟條件更好”指的是我們能負擔兩套房子、另加對公婆生活費用上的補貼,因為婆婆沒退休金,四十多歲就不再工作了,自然也沒有積蓄,公公有退休金,但也是最低標準、比較微薄的那種。

再加上他們年紀慢慢大了,吃藥看病少不了的,這麼算下來整個支出還是很大的。

我猜想老公這麼說可能是想讓我知難而退,打消不和公婆一起住的想法吧!

老的可以“倚老賣老”,小的可以“少不經事”,中間的“熬”嗎?

我和公婆已經一起住8年了,二老性格都十分外向。婆婆常年打麻將,家裡經常是麻將場;公公愛喝酒,家裡經常擺酒場。

總之你們懂的,家裡不是“嘩啦啦”的麻將聲,就是“吆五喝六”的酒桌過招聲。

我成家這麼久,親戚、朋友幾乎從沒到家裡來過,有事都是叫我到別人家去說,都知道我家的情況;我媽好像一共就來過三次,其中一次還沒進家門;我爸大概來過四五次的樣子。

中間有一些關係還不錯的同學想到家裡玩玩,我都沒敢接話,因為家裡除了公婆還有弟弟,一大家子在一起根本沒有私人空間,我自己都像是做客的,怎麼可能讓親朋好友們來玩!

老公家親戚住的都不遠,公公經常叫他們聚餐,頻繁的時候三兩天一場,不頻繁的時候一個月一場,另外還要加上各種節假日、生日必然有聚,每個節假日幾乎都是應承他家這些親戚。

而且他們還有個約定成俗的習慣,親戚來家聚,一聚一天,上午來喝喝茶說說話,中午吃飯,逢飯必有酒,每次都是微醉,下午開始打牌,打到晚上吃飯,再喝一頓酒,八點多醉醉的結束回家,我這邊才能開始收拾杯盤,每次都整整招待一天,累是有點累,最主要沒有自己的空間。


常年如此!非常非常的牴觸。

老的可以“倚老賣老”,小的可以“少不經事”,中間的“熬”嗎?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到外面吃?其實也經常到外面吃,但吃完飯他們依然是要到家裡玩的,還是少不了一番招待。

而且那麼多人到外面吃,一桌坐不下,通常兩桌,多了三桌,一頓飯正常情況沒個千兒八百下不來,多了得一千多的樣子,倆老人又不掏錢,還是靠我們。

並不是不願和親戚們交往,確實是太頻繁了,而且我在他們中間還屬於嫁進來的外來人口,每次接待他們都是畢恭畢敬的、小心再小心,疲於應付!

因為你一旦做不好一幫子親戚那可是有話等著你呢,他們對自家閨女足夠包容,對別人家閨女可沒有那些包容,稍有不慎背後可是要說你閒話的。

包括日常相處中,本就有兩代人觀念上的差別,公婆還屬於什麼話都能說出口的那種,罵起人來也是不含糊的,我不會吵架,更張不開口與長輩對罵,不誇張說,我沒和他們吵過架,他們說我我直接就回屋了。

因為和公婆吵架,做小輩的從來不佔理,別人知道後一般的套路就是:他們畢竟是長輩,別和他們一般見識,做小的要哄著點……你一個晚輩和長輩吵什麼吵,能佔理?

總之老人天然就佔據著道德高點,用老公的話說就是:他們年紀大的可以倚老賣老,年紀小的可以說少不更事,我們夾在中間的,既賣不了老,也裝不了少。

老的可以“倚老賣老”,小的可以“少不經事”,中間的“熬”嗎?

我說,就要這樣忍受到老嗎?

老公說,多年的媳婦才能熬成婆,等你熬成婆就好了!

我那刻真的是崩潰的,你為了他忍受那麼多,他卻只想讓你熬,我想請問“熬”是什麼意思?放在火上持續烤才叫“熬”,而且這一熬就是幾十年!

如果人生就是這麼無望,當夫妻兩人在一起那點甜不足以抵消這麼多痛的時候怎麼辦?

如果我們不能一夜暴富、不能擁有更多房子、不能請保姆怎麼辦?就要一直這麼忍下去的嗎?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孩子高考結束的時候選擇離婚,成年人沒有誰離不開誰,也沒有誰離了誰就活不下去,捨不得的只是小孩罷了!


當有一天等到孩子翅膀長好,可以離開你飛翔的時候,或許所有的牽掛和心結也就可以放下了吧!那個時候也就終於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的可以“倚老賣老”,小的可以“少不經事”,中間的“熬”嗎?

現在網上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女權癌。

無意於鼓吹女權,更無意於勸女性離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過的不幸的不用鼓吹也能散,過的幸福的再鼓吹也會好好的。


有時想,接受吧!怎麼著都是過一生。

有時想,生命只有一次,就這樣為一些並沒有太多關係的人在忍耐中耗費一輩子,值得嗎?

但又不甘心就此放棄,明明夫妻感情挺好的,卻總是要因為身邊的人勞心傷神、傷筋動骨,如果再因為這些“他們”放棄自己的家,又值是不值?

這樣的題目自古難解,也沒有什麼標準的正確答案。

或許在夫家心裡還想著,我們本來親親熱熱一家人,加你一個外人後咋就這麼多事呢?

怎麼說呢,我們未嫁前,在自己父母眼中也是尊老愛幼、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如今大家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您對自己的孩子和對別人的孩子,包容度、友愛度能是一樣的嗎?你們家族、親戚那麼大一幫子人,都是自小相處,盤根錯節的關係,相處時的感情和感受和我能是一樣的嗎?


公婆需要兒媳孝敬的時候,希望兒媳把他們當親爸媽;當需要他們付出的時候,他們又把兒媳當外人,難道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兒媳不可能成為女兒,公婆也不可能成為爸媽,雙方都要始終堅定的認清這點。別一會一個角色,一角色一個標準,切換太多,會連自己都迷茫的。

我們保持合適的距離,互相尊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