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人體的“尿酸池”和“尿酸庫”

人體內的“尿酸池”與“尿酸庫”都是儲存尿酸的。區別在於“尿酸池”是一個正常生理性的存在,而“尿酸庫”則完全是不正常的病理性的存在。因此,“尿酸池”與“尿酸庫”不是同一個概念。

科普丨人體的“尿酸池”和“尿酸庫”

“尿酸池”儲存液態/遊離的尿酸,“尿酸庫”儲存的是固態/沉積的尿酸。“尿酸庫”的出現或存在,完全是由於體內的血尿酸的過飽和狀態,導致“尿酸池”裝不下,尿酸外溢並沉積在了機體內。這些沉積的尿酸以晶體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尿酸(鹽)結晶。而“尿酸池”裡的尿酸則是呈現液態/離子的形態。

正常人體“尿酸池”的存儲量平均為1200mg,每天生成約750mg,排出約500—1000mg。正常人體每天產生的尿酸量與排洩的尿酸量維持在動態平衡狀態,此時血尿酸的值保持在穩定狀態。如產生尿酸代謝性的原因增加,或腎源性尿酸排洩不良則可產生高尿酸血癥。

科普丨人體的“尿酸池”和“尿酸庫”

痛風石的形成就是由於長期的尿酸鹽排洩與其產生之間慢性失衡,形成了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的持續使“尿酸池”明顯擴大。一旦“尿酸池”擴大,尿酸鹽外溢,尿酸鹽結晶就會沉積在軟骨、滑膜、肌腱、軟組織和其它地方形成痛風石。

治療痛風或降尿酸的過程就是通過不斷地降低血尿酸濃度,讓“尿酸庫”的結晶尿酸溶解入血,不斷的持續此過程,從而將“尿酸庫”的存量不斷降低/減少,縮小或恢復“尿酸池”的正常容積與存儲狀態。這個過程將是漫長的,甚至是終生的。

科普丨人體的“尿酸池”和“尿酸庫”

人體內的“尿酸庫”一旦形成,就說明人體的肝脾腎已經失調,功能已經嚴重受損,痛風病已經很嚴重了。此時如果一味的降尿酸治療,忽視對肝脾腎的養護修復,就會導致祛邪傷正的不利局面出現,甚至是會有害於痛風的康復,使得痛風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或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