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封殺中概股?會“資本脫鉤”嗎?

劉曉博/文


昨夜今晨,財經圈再次傳來壞消息:

據路透社消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Jay Clayton)北京時間4月23日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他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與此同時,美國鷹派議員和部分前官員正努力說服特朗普政府讓“聯邦僱員退休金計劃”停止投資中國企業股票。

美國證交會發布的聲明認為,中國等新興市場有“7大風險”:


第一,新興市場的風險披露存在缺陷;第二,財務信息要求和標準的質量差別。第三,“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在中國仍無法檢查審計工作文件。第四,美國當局在新興市場採取行動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第五,股東在新興市場上享有有限的權利和很少的實際補救措施。第六,被動投資策略未考慮這些風險。第七,投資顧問,經紀交易商和其他市場參與者應考慮新興市場風險。


那麼:不讓“聯邦僱員退休金計劃”投資中概股,也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買,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封殺,就是推動中美兩國“在資本上脫鉤”。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之所以這樣“毫不隱晦”,是因為最近我們又被人抓住了小辮子。

其中最典型是,就是瑞幸咖啡的“虛報業績”。

2020年1月31日,著名的“中概股狙擊者”美國渾水公司,通過Twitter發文說:他們收到了一份長達89頁的匿名報告,報告以收集的25000多張小票,10000多個小時的門店錄像以及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為證據,說明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虛構財務數據。

瑞幸一度否認了指控。但是到了4月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公告,公開承認財務造假,涉及金額大約22億元。

隨後,瑞幸股票出現崩盤,當天收報6.4美元/股,較上一交易日暴跌75.57%。

美國將封殺中概股?會“資本脫鉤”嗎?


上圖就是瑞幸的周線圖,可以看出,這個“中國的星巴克”股價最高曾達到51.38美元,停牌前收報4.39美元,市值大幅縮水。

據報道,截至4月19日在美國至少有4起針對瑞幸咖啡及其高管的“集體訴訟”提交了起訴書。未來,瑞幸將非常麻煩。

瑞幸倒下之後,又接連發生了3起中概股業績造假、或者被做空的事件。

4月8日,“好未來教育集團”主動披露,稱在內審過程中發現某一員工可能與外部供應商合謀、偽造合同,誇大了“輕課”的銷售數據。

隨後,愛奇藝遭遇了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和渾水的聯手狙擊。指控說,愛奇藝早在2018年IPO之前就已經存在欺詐行為,並持續至今。受此報告影響,愛奇藝股價一度跳水,但愛奇藝官方對此否認(見下圖)。

美國將封殺中概股?會“資本脫鉤”嗎?


4月14日,做空機構香櫞針對“跟誰學”發佈了做空報告,“跟誰學”官方斷然否認。

10年來,調查中概股“業績造假”,然後做空股票、公佈調查報告,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一門生意,介入的公司有多家,其中渾水最為有名。

美國將封殺中概股?會“資本脫鉤”嗎?


上圖是“界面新聞”記者整理的表格。渾水從2010年創立以來,做空了超過16家中概股,包括分眾傳媒、新東方、輝山乳業、安踏體育,以及芝華仕沙發的母公司敏華控股等,其中9家目前已經退市,可以說“命中率”驚人。

現在,正逢中美圍繞“是否隱瞞疫情”和“病毒來源”進行口水戰的時候,中概股頻頻被調查、被狙擊顯得非同尋常。

而事實上,早在去年中美貿易戰關鍵時刻,也曾傳出美國即將“封殺中概股”的消息。

2019年9月27日,彭博社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正在討論若干種關於限制美國對中國進行投資的舉措,這些舉措包括告知交易所將中概股除牌,要求主要國際指數公司從它們的指數中剔除中國股票,以及限制美國政府養老金投資等。

受這個消息的影響,當天中概股大跌。其中阿里巴巴收跌5.15%,百度收跌3.67%,京東與拼多多跌幅分別為5.95%與4.2%。

隨後,美國財政部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發聲明,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美國政府目前並未考慮阻止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看到了嗎,人家只是說“目前未考慮”,未必將來一直都不考慮。

事實上,坊間一直有中美“資本脫鉤”的猜測。

而中方的一些舉動,似乎也在為“最壞狀況”做準備。比如,阿里在香港第二上市。再比如,中國考慮在澳門推出一個“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交易所”。

那麼問題來了:中美未來會在資本上脫鉤嗎?如果脫鉤,將帶來哪些影響?

我的看法是:關鍵看未來中美關係的演變。歷史上,中美資本市場是脫鉤的,而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乾脆連自己的資本市場都關閉了。所以,沒有什麼是100%不會發生的。

目前有多少中概股在美國上市?我手頭沒有準確數字,查了最近的新聞報道,有說234家的,有說253家的。去年總市值一度是超過1.2萬億美元的,目前大跌之後,估計不到1萬億美元了。

這些公司如果從美國退市,只能有香港、新加坡、倫敦、上海、深圳,或者未來的澳門,這樣幾個上市地的選擇。由於中概股生意主要在中國,所以從美國退市不會影響他們的生存,反而可能活躍國內股市。

但如果到了這一步,真的就意味著“資本脫鉤”了。未來國際風投投資中國創業企業的熱情,會大幅下降。

因為通過美國股市獲得高溢價和退出的渠道,喪失了。

另外,資本脫鉤會伴隨著技術脫鉤,而且技術脫鉤會走在前面。很多敏感、尖端的技術,就缺乏了交流、競爭的機會,不利於中國的科技創新。

不過我認為,目前還沒有發展到中美“資本脫鉤”的那一步。

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不僅選新總統,還要重選全部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經過美國政客、媒體的多年宣傳,美國民眾普遍認為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和威脅。為了獲得選配,無論總統參選人還是議員參選人,都會比著對中國強硬。

比如最近針對中國的索賠聲浪,就是一些人為了政治利益煽動的。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參議員、眾議員來推動相關法案的形成,或者發起要求中國賠償的訴訟。

但事實上,無論是要求賠償的法案,還是訴訟,最終都不可能有什麼結果,中國一定不會理會,不會賠償。但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是要煽動輿論,獲取政治利益。

至於最近針對“中概股”的調查、狙擊、索賠,也有這樣的大背景。

話說回來,我們的一些企業家投機心太強,不安心做好企業,而是通過玩概念、造數據的方式,拿海外風投、在海外上市,力求一夜暴富。但他們沒有想到,出來混,最後總是要還的。

美國市場不比國內,有完善的做空機制、索賠機制,有一群鷹隼式的調查公司,人家會躲在暗處研究你,把你和企業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些濫竽充數的公司早晚被發現,被曝光,被做空。

這些壞名聲最後都記在了中國人的頭上,而其實很多中概股的公司,不僅註冊在海外,連實際控制人都早已移民,只是業務在中國。

對於這些損壞中國企業聲譽的“害群之馬”,中國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管理。至少工商、稅務部門,是可以查處它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