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2008年,電視劇《潛伏》熱播,它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跌宕起伏的懸念,贏得了大批觀眾的喜愛,在講述特工地下工作的同時,融入了幽默、懸疑以及言情等諸多元素,把對人物的塑造融入到每一個特定的情節中,除了餘則成夫婦之外,也讓觀眾記住了氣量狹小的陸橋山,陰險的佛龕,無腦的馬隊長以及老謀深算的吳敬中。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潛伏》無疑是很成功的,它將諜戰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它之後,引發了同題材電視劇的播放熱潮。或許是受它的影響,或許是市場的需求,許多創作者,都熱衷於故事本身,用製作懸念,來抓住觀眾的眼球。但如果過分地追求這些形式和故事技巧,往往會造成內容和思想價值的缺失,使得看完之後很難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索,觀後即忘就是常態。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但之後的諜戰劇並不是都這樣垮掉,2107年柳雲龍的一部《風箏》,帶給了觀眾新的驚喜和感動,一躍成為同題材中不得不說的經典之作,有人說繼《潛伏》之後,《風箏》重新撐起了諜戰劇的半壁江山,甚至有些方面還有所超越。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風箏》在內容上已與傳統諜戰劇有了很大的區別,故事懸念不再是它的焦點,每個人物在出場的時候身份早已經交代清楚,很多人的背景我們都一目瞭然,就連代號為“風箏”的重要情報人員也在第一集做了交代,所以它不是通過懸念來推動劇情,博取觀眾眼球的,它對準的是特工這個特殊的人群,表現的是殘酷環境中的人性、信仰、堅持、困苦、絕望、期待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軍統六哥鄭耀先,綽號“鬼子六”心狠手辣,聲名顯著,同時他又是代號風箏的地下黨成員,該劇就是以他的傳奇一生作為故事主線。前十幾集講述的是鄭耀先的軍統生活,更是一種鋪墊,當他的上級,也是唯一的聯繫人陸漢卿為了他而犧牲時,他這一隻風箏也就斷了線。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在軍統的懷疑和自己組織的追殺下,鄭耀先所要面對的早已超出了尋常特工的範疇,但他自己心中有一根線,這隻風箏從來沒有迷失過,他早就忘了個人榮辱、妻女家庭,信仰早已深入了他的靈魂。榮辱負重,孤獨一生後,最終嚮往的只是對國旗的一個敬禮。這在和平年代來說很難理解,當缺乏信仰和靈魂時將更難體會。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該劇中沒有臉譜化的人物,所有的人物、情緒都緊緊的擰到了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就像宮庶,劇中他老練穩重,重情重義,在墓地裡滿臉泥土跟自己的六哥會面,盼望著他能出來“主持大局”,以為會像從前從前一樣,自己有了依靠,但是等待他的只是精神支柱的崩塌,宮庶對選擇的義無反顧同樣可敬可嘆。

能撐起諜戰劇的,繼《潛伏》之後,就屬它了

《風箏》幾經輾轉,多次刪減後才於2017年底播出,該劇中活躍的大小人物接近百個,時間跨度超過30多年。它將鏡頭聚焦到了特工這個特殊的群體,通過對不同年代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的刻畫,所要表達的是對信仰的思考和探索,這對於諜戰劇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如果說是諜戰劇有兩座高峰的話,我認為是《潛伏》和《風箏》,一個是扣人心絃,酣暢淋漓,那麼另一個就是震撼心靈,引人思索。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